皖江钢城,十年蝶变。安徽省马鞍山市,缘钢而建、因钢而兴。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十年,凭借工业转型,钢城屡添新绩。
翻开马鞍山70年工业史,主城区花山区占据重要一席。铁水奔流、钢花怒放,这里是素有“江南一枝花”的马钢诞生地,见证了钢城从0到1;转型步伐、坚定有力,这里是全市工业转型主阵地,直面历史包袱、把握时代脉动,见招拆招、顺势而为,取得显著成效。
成效,体现在支持将原花山工业园、金家庄工业整体划转,设立国家级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上;也体现在推动宝武马钢、山鹰国际等制造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还体现在抓好生态保护、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工作上……
“工业转型,不是不发展工业,而是摆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通过聚焦头部企业、引导企业智改数转,强化产业链式发展、提升工业附加值。”花山区委书记张卫国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转型更要惠及民生,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今天,工业转型的“主城区”方案,正在花山缓缓打开……
薛家洼——美丽的滨江花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向绿而生,积蓄澎湃动能
“退役”的绿皮火车,如何发挥“余热”?
地处花山区的中铁物总华东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对一节节“退役”火车进行改装。“改装后,‘退役’火车摇身一变,成为景区、餐厅等眼中的香饽饽。”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黄彬说。
这里,是全国首个铁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示范生产基地,也是花山向绿而生的生动注脚。
生产基地“绿”在哪?原来,生产基地前身是马钢物料堆场,堆放的废旧物料难免影响环境。另外,搁以前,大部分“退役”绿皮车只能被拆解、成为废钢。
据黄彬介绍,对铁路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有多种方式:除绿皮客车外,货车拆解后,部分零部件可以作为修理备件;钢轨报废后,既可降级使用、用于场内铁路线,也可利用其坚硬耐磨特性,再加工制成刀具等产品;报废水泥枕破碎后,可以当作水泥生产骨料……
中铁物总华东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改装的退役绿皮车。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我们希望‘吃干榨尽’铁路废旧资源。”黄彬透露,满产后,公司每年能够处理、再利用铁路废旧资源4万吨。
向绿而生,积蓄着工业转型澎湃动能。
秋日的薛家洼,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镜头中,在夕阳映照下,悠悠长江披上一层金光;江面,一艘艘江轮串联西东;江岸,林木葱郁、绿草成荫……好一幅“水清岸绿产业优”壮美画卷。
记者了解到,产业向绿而生的同时,花山区不断巩固环境优势。
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降至31.6微克/立方米、45.9微克/立方米,所有断面水质全年达标率、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及公开制度完成率达100%。
向新而兴,闯出有效路径
位于花山区的马鞍山软件园,实力有多强?
“2022年,园区企业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1.69%。今年上半年,延续增长态势。”马鞍山软件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伟透露,园区在园企业300余家,综合实力全省前三。
这,多少与人们对马鞍山的传统印象相左,但发展数字经济、向新而兴,恰恰是当地闯出的工业转型新路径。
历经十余年发展,马鞍山软件园已形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地理信息、元宇宙四大主导产业。“我们全力以赴‘双招双引’,今年新签约项目13个、新开工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同时,借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享誉业内的江苏软件园互设‘飞地’。”赵伟介绍道。
马鞍山软件园展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园区有更远大目标。
“我们围绕区里提出的‘数字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继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全市工业转型插上数字‘翅膀’。”赵伟表示,力争2024年,园区营收达180亿元、从业人员过万人,跻身全国一流软件园。
马钢之于马鞍山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先有马钢,才有马鞍山。在这座城市的向新而兴进程中,马钢一马当先。
花山区幸福路上的马钢智园,被誉为“钢铁巨人”的“最强大脑”。
走进马钢智园,只见控制电脑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接收着一个个数据,不时下达工作指令。“以前,各生产部门靠电话沟通调度,费时费力。马钢智园启用后,集中了企业与生产相关的全部调度,统一调度更方便、指挥生产更高效。”马钢集团制造管理部负责人说。
马钢集团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年营收迈过2000亿元大关,马钢智园功不可没。
不远处,马钢新特钢项目(一期)已于近期投产。
马钢新特钢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92亿元,设计年产钢320万吨、钢坯315万吨,产品重点瞄准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非调质钢、合金冷镦钢等中高端市场。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体特钢生产基地。
让我们通过数据一窥花山的“新”成绩:全区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6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4%,较以往进一步提高。
夜色下的创客+文创园。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向民而行,共享发展成果
工业转型,目的何在?
答案显而易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工业转型并不局限于工业范畴,它是一项提升百姓获得感的系统工程。
花山区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处公认的网红打卡点。园区原先是中钢矿山研究院,如今,在专业投资、运营机构努力下,一栋栋老厂房、旧建筑焕发新机。
“文创园沉淀工业底蕴和城市记忆,又注入了文化、年轻、时尚等元素。”据文创园运营负责人赵开来介绍,园区文化旅游业态丰富,汇聚了餐饮娱乐、运动休闲、艺术设计等十多个领域120多家企业,能够满足市民日益多元化的文旅消费需求,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
发展文旅拉高上限,实施“暖民心”行动筑牢底线。
花山区玖璋台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吃下午茶点。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9月,位于花山区的玖璋台幼儿园正式开园。“除增加360个公办园学位外,我们还设置了托班,提供托育服务。”园长何淼淼介绍道,作为一所新办公立园,玖璋台幼儿园的师资、基础设施都可圈可点,“为的就是给周边居民提供优质幼儿教育和托育服务。”
实施“暖民心”行动,花山区尤为关注“一老一小”群体。
为方便老年人就餐,花山区今年新建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9个,已建成21个社区食堂、2个农村食堂和39个老年助餐点;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学,当地积极推广老年教育,今年已有2.36万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
截至9月末,花山已完成全部10项暖民心行动年度目标任务。
眼下,我国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区唯一的乡镇,濮塘镇是花山区乡村振兴主战场。
群山环抱中的濮塘网红民宿。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走进这里,你能感受到久违的田园风光,能住进品质民宿、品尝地道土菜、体验各类采摘,还能玩转4A景区濮塘国家度假公园……“最近,我镇濮塘村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千万工程’首批次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濮塘镇镇长赵磊表示,将以国家度假公园和入选“千万工程”为契机,把濮塘镇打造成马鞍山市民好去处、南京市民后花园。
……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张卫国对人民网记者说,花山区的工业转型方案、成效表明,只要干群一心、路径科学、保持定力,主城区工业转型这一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工业转型,花山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