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要在制造业提质增效上再下功夫”,就是要持续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率。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既要苦练内功降本增效,也要顺应市场开拓创新。一些企业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在这时尤其值得剖析和借鉴。
6月15日,湖南省工信厅召开“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调研情况交流会暨制造业提质增效专题研讨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在外部因素多变情况下,企业的生产经营如何平稳运行?企业如何内外兼修增强市场竞争力?
6月15日,一场“制造业提质增效专题研讨会”在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举行,多家企业代表和科研院所负责人与会,就如何提质增效展开深入讨论。
从会上透露的信息看,发言者立足湖南产业发展实际,着重于一线情况调研,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从自身实践中总结经验和心得,围绕提质增效提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和建议。
极致对标竞争 打造“精益”“高端”产品
2022年,湖南省制造业中过千亿的企业有3家,百亿企业47家。其中,湖南钢铁集团、三一集团分别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福布斯全球500强。
以湖南钢铁集团为例,其时面对的是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需求持续下滑等行业严峻形势,如何逆水行舟站稳中国钢铁行业的“第一方阵”?
湖南钢铁集团持续推出技术含金量较高的新产品,占据主要市场。(图片来源:湖南钢铁集团)
湖南钢铁集团应对的策略则是走精益化、高端化路线。具体来说,即构建精益生产体系、优化工艺技术、提高操控水平、强化设备保障,用比较小的投入,充分挖掘现有设备资产潜能,从而实现生产精益化、指标上台阶、效益最大化。
同时,湖南钢铁集团围绕国家与省级层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做文章,聚焦重大装备和工程建设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着力细分目标市场,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三的“隐形冠军”产品,在“高端专用”和“特殊用途”上持续推出拳头产品,其重点品种钢销量占比增至60%,仅此一项,年均创效就超过30亿元。
湖南钢铁集团提质增效的另一个“法宝”是“极致对标,推进系统降本增效”。所谓极致对标,是指全方位对标行业标杆和内部先进,将“去死角、梳瓶颈、提管理、深挖潜”贯穿工序全过程,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想方设法降低制造成本。例如,公司有9项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铁水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5元/吨。
这样一来,企业在遭遇行业周期低谷时,仍然能够取得不俗的业绩,2022年湖南钢铁集团实现营收2201亿元,利润150亿元。
重视科研投入和人才引进
几乎所有处于转型期的大中型制造企业都注重一项“必修课”——科技创新。
三一集团喊出口号“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的唯一出路”。近年来,集团的一个重大提质增效举措,就是推进“数智化转型”。
比如,三一集团花了三年时间,突破134项关键技术,建成43家灯塔工厂,其中2家通过达沃斯世界灯塔工厂认证。所谓“灯塔工厂”,是指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代表着全球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
三一集团在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上展出机械产品,引来众多观摩者。(图片来源:三一集团)
此外,三一集团还建立了统一的质量信息系统,实现了12个系统质量数据集成,28个核心业务流程在线,实现质量数据可分析追溯,三年故障率持续减少;同时,突破21项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检测939项关键质量特性,充分保证了产品制造的高效稳定。
对标全球顶尖生产体系,加大科研创新投入,领先同行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是不少制造业企业立于行业竞争的不败法门。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长沙一家专注于中高端智能消费电子产品自主设计、研发和销售的出口品牌企业,因其96%以上的收益来自海外市场,当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海外宏观环境多变时,压力陡增。
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安克创新的应对之策,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溢价。
安克创新公司内部有两个关键“存在”。一是研发人员占比超过50%;二是每年都会投入巨额经费用于创新研发。例如,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7.78亿元,2022年更是投入超过10亿元。
由于重视科研创新,公司在人才引进方面形成了一股“虹吸效应”——大量来自谷歌、苹果、联想、华为等世界一流企业的优秀工程师进入公司并成为中坚力量。正是这些力量的注入,直接促成了一个数据的飙升:2022年,安克创新累计获得专利超过1200件,也恰恰是在这一年,安克创新实现营收142.51亿元,同比增长13.33%。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组装线中的“数字孪生工厂建设”“产线柔性配置”两大智能制造场景成功登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在传统产业领域,例如湖南钢铁集团,这些年也加快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控环节,打通了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生产工序之间的“数据孤岛”,完成了云数据中心、智能运维中心等一批智能化项目建设。继去年湖南钢铁集团完成技改投入84亿元之后,今年前四个月又投入技改资金22.4亿元。
制造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产品和服务模式都要更新换代
技术创新,不仅在“高大上”的先进制造领域不可缺少,也深深影响着一些传统领域,比如食品加工业等。
湖南省玉峰食品实业有限公司是岳阳市平江县一家辣条生产企业,其品牌“麻辣王子”去年产值突破7亿元。这个行业曾一度经历没有行业标准的“野蛮发展期”。如何走上标准化发展之路?
麻辣王子拿出了自己的做法:首先“对应标签”给自己一个新的使命,即“传承正宗辣条麻辣味,推进辣条天然健康”。为此,麻辣王子在产品“健康升级”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其产品研发的目标定位是“四减三加”,即:
● 四减:减油、减盐、减糖、减添加剂;
● 三加:开发富含功能价值、营养价值、消费者体验价值的产品。
除了产品更新升级、突出健康元素之外,麻辣王子还在服务模式上推出了“体验消费”“文化消费”等新型方式,持续增加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提质升级和品牌宣传,市场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公司还开创了行业首个制药级(质量管理规范)车间,“用制药的标准生产麻辣王子产品,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消费”。
湘电集团持续推出高效节能电机产品,成为“制造湘军”中的一支劲旅。(图片来源:湘电集团)
此次参加研讨会的中国信通院中南研究院,定位为中南地区一流的“智库”研究机构,其对应于企业领域的一个重要市场行为,就是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咨询、新技术场景化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等核心能力。在湖南众多研究机构中,首次提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全程陪伴式服务”。
可见,在信息化、智能化行业大背景下,企业的提质增效路径,不仅在于普遍重视差异化竞争和科技创新,还普遍重视产品和服务模式的迭代升级。
湘水集团近年来加大新能源船研制力度,推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图片来源:湘水集团)
一个不争的事实,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先进潮流,顺应国家“双碳”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天时地利”,企业的提质增效多半会带来可观的成果。
例如,湖南建投集团近年来推出的“智慧建筑”系列,湘电集团持续推出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湘水集团打造的新能源电动船系列,湘煤集团率先建设应用的“智慧矿山”大数据中心等,都是提质增效、引领行业的成功典范。
制造业企业既要保障安全、平稳生产,又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提质增效的方式、路径不一而足。在记者看来,“法宝秘笈”千万条,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开放的环境和心态,持续推进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