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6日报道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6月2日报道称,中国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取得成功。报道指出,今年前4个月,中国新增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62千兆瓦。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6千兆瓦左右。惠誉国际信用···
中新社贵阳6月5日电 题:多国驻华大使访黔赞中国绿色生态发展成果作者 周燕玲“贵州发展大数据对环境有影响吗?这么多大数据中心怎么降温?”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在贵阳参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时问到。6月4日,驻华使节参访团在贵阳···
黄冈日报讯 (通讯员王汉)6月3日,走进龙感湖管理区芦柴湖办事处大唐龙感湖70MW农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现场,初夏的阳光下,虾稻田里波光粼粼,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架设于水面,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板下小龙虾欢快地游弋,通过“光伏+养···
近年来,九江市柴桑区锚定“双碳”目标,围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政企联合、研用结合等途径,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风力发电、储能、矿山修复、乡村振兴为基础,加快推进绿色能源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严格企业准入标准。为确保该···
一块煤的绿色之旅——淖毛湖经开区发展循环经济串起绿色产业链的实践5月17日,在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生产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指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倩 摄一块煤,从煤矿到工厂,可以变成什么,又会经历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记者近日走访全国多地看到,更环保的城市、更绿色的产业、更低碳的生活方式渐成气候,各领域积极推动减碳实践,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从单体建筑到整体区域,能耗更低的环保城市在重庆两江新区翠渝路上,有一栋长满花草···
新华社开罗6月5日电专访:中国环保经验有助于埃及“走向绿色”——访埃及气候与环境专家阿拉姆新华社记者沈丹琳 姚兵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埃及气候与环境专家、阿拉伯环境专家联合会秘书长马格迪·阿拉姆日前在开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先进的···
6月2日,北京毕加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前往黄冈市住建局,进行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试点工作的专题分享与交流。黄冈市住建局徐向华副局长、李必义科长,北京毕加索公司刘唯、王运杰、赵凯等人出席本次交流会。会议开始标准与科技科科长李必义表示···
美国人均用电量远超中国,达到371度电,是中国的五倍之多!美国人都在干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电国,我国全年消耗的电量为8.85万亿度,位列世界第一。这么多的电大部分都用在了工业上,美国去年发了4.5万亿度电,大多用在了居民生活上。美国人的···
筑起中非六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图为建成的刚果(布)红星玻璃厂工程。中铁八局海外公司供图“这是我们修的玻璃厂!”近日,当看着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中展示的中非六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刚果(布)第一家玻璃制造厂——红星玻璃厂时,中铁八局海外公司员工张剑波感慨万分。今年是共···
缅甸一自治区:讲中文花人民币,就连手机号也用中国移动汉语国际化,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他们依然努力前行,体会汉语的魅力。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这门语言。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却相对缓···
什么是未来产业?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如何?一探究竟按照国家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什么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未来产业是指有前沿的科技创新驱动,但是目前处于···
人老了,哪怕你再有钱有闲,我建议也尽量不要频繁地做以下事情:我是1965年出生的58岁的老太太,风风雨雨几十年,现在我也已经退休8年了,通过我对退休老人的观察,我总结了退休以后,人老了哪怕你再有钱有闲,我建议你也尽量不要频繁地去做以下事情:尽量不要频繁的去原单位人老了退下来之后就与原单位没有任何瓜葛···
居住归居住,商品归商品:回首2023将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改革元年#秒笔生花创作挑战#23年新冠放开以来,推测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CPI的下跌,楼市的动荡,股市的萎靡。2019年的元气并未完全恢复, 日子更难过了。而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真相:粗放挣钱的逻辑已经变化,过去的高速增长···
中国平安: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中国平安(601318)27日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5.75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6.7%。集团归母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三···
新4万亿来袭,可以乐观了!明源地产研究院拼经济,中央动真格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并提前下达了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这一决策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式发出反击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