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煤的绿色之旅
——淖毛湖经开区发展循环经济串起绿色产业链的实践
5月17日,在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生产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指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倩 摄
一块煤,从煤矿到工厂,可以变成什么,又会经历怎样的旅程?
近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向东,穿越东天山,穿过巴里坤草原,来到800多公里外的十三师新星市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淖毛湖经开区”),在这里见证一块煤的“七十二变”,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煤化工厂的“绿”与“净”
提到煤化工产业,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总会想到“高污染”“高能耗”。然而,走进位于淖毛湖经开区的新疆绿斯特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斯特公司”),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这些树已经有11年树龄了。我们2011年入驻园区,次年就开始种树,搞绿化,为的就是建设绿色厂区。”绿斯特公司总经理何晓东向记者介绍。
目之所及的绿意,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姿态。当然,这种姿态并不仅仅体现在厂区表面的绿化上。
作为园区循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绿斯特公司依托淖毛湖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结合自主创新技术,高效处理原煤,生产优质的无烟兰炭、煤焦油等产品。该公司每年消耗原煤近600万吨,但记者在整个厂区却没看到一块裸露在外的煤炭。
“淖毛湖大风天气频繁,以前我们使用的煤炭露天存放在厂区,一刮风,煤灰满天飞。”何晓东回忆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绿斯特公司投资建成了封闭煤仓。“这些煤仓让煤尘不再到处飞扬,更环保,还能减少煤炭输送过程中的损耗,节省了一部分成本。”何晓东介绍,封闭煤仓总投资8000万元,可储存煤炭2.6万吨。
2022年7月,绿斯特公司又投资3300万元,引进了VOC有机挥发气体治理设备,将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废气排放。
已在园区工作12年的何晓东,是淖毛湖经开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些年,大家越来越重视环保,齐心协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招商引资的“舍”与“得”
“招商引资要算长远账、算大账、算发展账,有舍有得,先舍后得。”淖毛湖经开区经济投资发展局局长杨光秦介绍,紧紧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开发区敢“舍”眼前利,赢“得”长久计。
杨光秦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有投资意向、却因为不符合招商引资标准而被园区婉拒的企业有10余家。
“我们现在招商引资有两个标准:一是单纯的上游企业不引进,因为目前园区的上游企业已经饱和;二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不引进,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杨光秦说。
从以前的招商引资,到现在的择商引资、招商选资,这背后是淖毛湖经开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围绕产业链招商,淖毛湖经开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紧紧把握一个原则: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链向精细化工、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拓展。
在园区一处工地上,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杨光秦介绍,这是新星惠尔绿色科技有限公司荒煤气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正是园区“煤—电—油—气—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化”环节,总投资50亿元,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将对园区荒煤气深加工产业向合成氨、甲醇、乙烯、丙烯、烯烃化方向延伸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园区陕煤集团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哈密浙鑫新型建材项目、鱼嘉物流、中诚再生项目等多个将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链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正在一一落实中。
因为“舍”,所以“得”。“舍弃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的项目,才能把目光放在拥有好资源、好前景的企业身上,让最好、最适合的企业参与到园区建设发展中来。”杨光秦说。
营商环境的“优”与“进”
走进位于淖毛湖经开区的新疆宣力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力环保公司”)中央控制室,几十块电子显示屏同时运行,公司生产技术副总监唐波正带着员工实时监控生产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指标。
宣力环保公司一期项目于2017年底建成投产,带动了整个园区的产业升级和上下游企业的蓬勃发展。该公司投资兴建的年处理50万吨危废煤焦油全馏分加氢项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危废煤焦油改造和兰炭尾气提氢,生产清洁油品,彻底解决了园区危废煤焦油利用问题。
唐波告诉记者,2021年,公司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后,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57万元。目前,公司享受“二免三减半优惠”的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我们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唐波感慨道。
切实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近年来,淖毛湖农场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优化营商环境,正确发挥农场“政”的作用,维护市场正常经济秩序,确保开发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我们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难题,师市、农场和园区相关负责人会在现场召开工作会,能解决的就地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研究解决方案,真心诚意为我们排忧解难,这让我们感到很安心。”唐波说。
在杨光秦看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要体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更应该体现在对企业的服务上。“我们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地实施,形成齐抓共管机制。”杨光秦说。
从2011年淖毛湖农场筹备建立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淖毛湖经开区升级为兵团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农场实行“区场合一”管理模式,成为兵团首批7家化工园区之一,并在兵团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绩,12年来,淖毛湖经开区依托区域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化工和新能源两大基地建设,园区由最初的3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3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家,总投资累计达到120亿元。
从原煤到洁净炭,再到煤焦油、荒煤气、电能、合成氨、甲醇……一块黑色的煤炭,在绿色旅程中被“吃干榨净”,越变越“美丽”。华丽蜕变的背后,是淖毛湖经开区已经形成的“煤—电—油—气—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也是十三师新星市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是兵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蒋革、刘芳、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