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元近日,精选电商平台云集公布2023年二季报。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1.671亿元,复购率继续维持在80%。在极致精选的基础上,云集对自有品牌的深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高性价比购买需求,在增量市场锚定自己的市场身位,也有效降低了二···
今年以来,我国能源领域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在海拔3300米的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在建海拔最高、装机最大的水电站——青海玛尔挡水电站加紧建设,明年3月项目首台机组将投产···
2023年5月1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到2027年近四分之一的工作预计会发生变化。未来五年,全球将出现6900万个新工作岗位,同时8300万个工作岗位将消失,主要受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发展影响。增长最快···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磊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与发展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一批批中国企业参与的“小而美”项目惠及当地民生,备受欢迎。总台环球资讯广播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这些项目是如何给当地民众带来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9月2日,以“开放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为年度主题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甘肃新能源及甘肃新能源企业展出的一系列领先产品和服务,备受海内外客商关注。一在甘肃展馆欧昊新能源电力(甘肃)···
九月的塞北,秋高气爽。在大同,清风中耸入云端的风机叶片徐徐转动着,阳光下晶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不久,这里将规划建设大同—怀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建成后,大同每年可稳定供应京津冀绿电100亿千瓦时,实现绿色电力进京。这条空中···
近日,记者从天眼查App获悉,深圳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罗巍,注册资本7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人体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生物基材料技术···
中国日报网9月3日电(记者 李海鹏)9月2日,宝马集团发布了BMW新世代概念车。该车融合了宝马在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等核心领域的创新能力。宝马集团技术运营开发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杜力赫宝马集团技术运营开发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杜力赫在接受中国···
美国人均用电量远超中国,达到371度电,是中国的五倍之多!美国人都在干嘛?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电国,我国全年消耗的电量为8.85万亿度,位列世界第一。这么多的电大部分都用在了工业上,美国去年发了4.5万亿度电,大多用在了居民生活上。美国人的···
筑起中非六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图为建成的刚果(布)红星玻璃厂工程。中铁八局海外公司供图“这是我们修的玻璃厂!”近日,当看着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中展示的中非六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刚果(布)第一家玻璃制造厂——红星玻璃厂时,中铁八局海外公司员工张剑波感慨万分。今年是共···
缅甸一自治区:讲中文花人民币,就连手机号也用中国移动汉语国际化,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他们依然努力前行,体会汉语的魅力。汉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这门语言。尽管如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却相对缓···
什么是未来产业?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如何?一探究竟按照国家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什么是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未来产业是指有前沿的科技创新驱动,但是目前处于···
人老了,哪怕你再有钱有闲,我建议也尽量不要频繁地做以下事情:我是1965年出生的58岁的老太太,风风雨雨几十年,现在我也已经退休8年了,通过我对退休老人的观察,我总结了退休以后,人老了哪怕你再有钱有闲,我建议你也尽量不要频繁地去做以下事情:尽量不要频繁的去原单位人老了退下来之后就与原单位没有任何瓜葛···
居住归居住,商品归商品:回首2023将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的改革元年#秒笔生花创作挑战#23年新冠放开以来,推测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CPI的下跌,楼市的动荡,股市的萎靡。2019年的元气并未完全恢复, 日子更难过了。而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真相:粗放挣钱的逻辑已经变化,过去的高速增长···
中国平安:2023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中国平安(601318)27日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5.75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6.7%。集团归母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三···
新4万亿来袭,可以乐观了!明源地产研究院拼经济,中央动真格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增发国债和调整预算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并提前下达了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这一决策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式发出反击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