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八谈##消费##面膜##医美##创尔生物#面对昔日一同销售“医美面膜”的对手相继登陆港交所、深交所,创尔生物或许也急了。7月24日,创尔生物在新三板发布公告称已递交辅导备案,拟在北交所上市。这是继该公司在科创板、北交所两次上市败北后,再战北交所。这次上市,创尔生物换掉了此前的辅导机构中信证券,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辅导协议。不过,业绩疲软且报告期内现多起夸大宣传案例,创尔生物这次闯关北交所会再现“屡战屡败”吗?
更换辅导机构,再战北交所
竞争对手中,创尔生物上市过程是最波折的。日前,创尔生物向广东证监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安信证券。而竞对巨子生物已登陆港交所,敷尔佳开启申购,即将深交所上市,北交所也迎来了“胶原蛋白股”——锦波生物,在经历科创板、北交所两次败北后,创尔生物仍在排队。
2019年前后,“医美面膜”兴起,这个被商家创造出来但不被医学界认同的概念带火了敷尔佳旗下的“敷尔佳”、巨子生物旗下的“可复美”以及创尔生物旗下的“创福康”。所谓“医美面膜”,即在医疗美容之后,消费者被推荐使用标识产品注册证编号为“×械注准”或者“×械备”的敷料,这些敷料被冠以“械字号面膜”“医美面膜”“医用面膜”等称呼。
赋予一系列“光环”后,这些面膜的售价是普通面膜的4倍或者更高。巨子生物、敷尔佳、创尔生物的毛利率基本都在80%左右。具体到创尔生物,2020-2022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82.54%、79.58%、77.78%。
创尔生物最先瞄准的是科创板上市。2020年6月,创尔生物向上交所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并于该年底过会。后因财务资料过期,先后两次被终止上市审核。2021年12月,因营收指标不满足上市条件,创尔生物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2022年1月,创尔生物申请在北交所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并提交上市辅导备案材料,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再战北交所,创尔生物更换了辅导机构。公告称,因发展战略需要,公司与中信证券经友好协商于2023年7月13日签订了辅导终止协议,并于同日向广东证监局报送了终止辅导备案资料;公司随即与安信证券签订了《广州创尔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之辅导协议》。
针对上市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创尔生物董秘办,对方表示自己是前台且不方便转接。
业绩呈现疲软,市场竞争激烈
正如创尔生物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的理由“营收指标不满足上市条件”,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呈疲软态势,2021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20-2022年,创尔生物的营收分别为3.033亿元、2.4亿元以及2.44亿元,营收增幅分别为0.22%、-20.8%以及1.4%。
医用辅料市场竞争激烈。据创尔生物招股书,我国医用皮肤修复敷料(械字号)产品批文合计超过400个。巨子生物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中国医用敷料市场前五大品牌集中市占率为26.5%,敷尔佳开发以透明质酸钠成分为主的产品,打造差异化优势,位于行业第一,销售额为26 亿元,市占率10.1%;巨子生物和创尔生物在胶原蛋白领域深耕,销售额分别为23亿元和7亿元,分别位于行业第二和第四,市占率为9%和2.6%。
为了更快出圈,各家都在靠营销砸知名度。2019年,创尔生物基于发展战略考虑,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以树立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当年创福康冠名芒果TV哈哈农夫综艺节目及相关配套服务费用支出合计2334.99万元。敷尔佳则通过明星代言、冠名综艺、影视剧广告植入及新媒体进行推广,2021年的销售费用达2.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6.75%。
不过,在营销过程中,创尔生物多次触碰红线。在产品直销模式下,创尔生物存在违反“天猫”“京东”平台相关规定而被处罚的情形,包括因虚假交易、违反销量评价规则等;同时存在未提交食品经营许可证、虚假宣传等情形。2017年1月1日- 2020年9月30日,创尔生物线上销售平台共存在四笔有关虚假交易的违规处理记录。
在夸大、虚假宣传方面,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6月临近“6·18”活动,创福康天猫旗舰店销售医疗器械类产品添加“抢购”字样,违反了《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此外,创福康天猫旗舰店在直播销售医疗器械产品中,通过真人使用前后对比展示产品效果,违反了《夸大宣传管控宣导》等平台管理规范。
把医用辅料这一医疗器械当面膜营销及售卖的行为早已引发监管的关注。2020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明确,“按照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用敷料命名应当符合《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要求,不得含有‘美容’‘保健’等宣称词语,不得含有夸大适用范围或者其他具有误导性、欺骗性的内容。因此,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作为其名称”。
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分析认为,“医美面膜”类的皮肤护理产品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自带品牌溢价光环效应。另外,上市打通可流通股权融资通道和多种融资工具,获得更多资金。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