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 作者 李建平 吴海霞
受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和厄尔尼诺事件引发的水稻减产影响,印度政府7月20日宣布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阿联酋和俄罗斯随即效仿印度颁布大米出口禁令。由此导致全球大米市场供应紧张、价格飙升,或将加剧世界粮食危机预期,引发大米国际贸易格局调整。从我国水稻生产供应基础及大米进口结构来看,预计口粮市场受影响十分有限,国内大米价格将保持基本平稳,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
印度缘何禁止大米出口?
印度政府7月20日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印度将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即日生效。此后,阿联酋经济部也于28日宣布暂停阿联酋大米的出口和再出口4个月,包括7月20日之后从印度进口至阿联酋的大米,并适用于所有大米品种。当地时间7月29日,俄罗斯政府通报,为保障国内市场稳定,决定继续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期限至今年12月31日。
印度是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大米是其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产品,为何突然自断贸易渠道?不寻常的行为背后,实则有着深刻的地缘冲突、极端气候和政治考量背景。第一,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俄乌冲突升级导致全球粮食贸易通道受阻,需求和价格双升,尤其是黑海粮食出口协议的中断,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各国对粮食危机的恐慌。第二,极端气候引发水稻主产国稻谷减产预期。2022年,全球第四大大米出口国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稻谷减产31%。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东南亚和南亚多国相继遭遇高温干旱侵袭,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美国农业部(USDA)最新预测,2023/2024年度印度大米产量为1.34亿吨,比上年减产200万吨。第三,印度亟需平抑国内粮食价格。今年印度雨季推迟,水稻减产预期加剧,导致印度国内粮食短缺恐慌情绪蔓延。印度政府数据显示,印度大米零售价格去年上涨11.5%,今年6月更是一个月内上涨3%。为平抑国内粮食价格,印度颁布大米出口禁令,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应。
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影响几何?
自2008年起,印度大米出口量连续15年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印度大米出口量占全球大米贸易量的40.2%,是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大米进口来源国。美国Gro Intelligence数据分析公司7月报告指出,印度本次出口禁令将减少大约1000万吨大米的出口量,直接影响全球大米市场短期供应。印度大米出口禁令的冲击波,引发阿联酋、俄罗斯跟进。USDA数据显示,2022/2023年度,俄罗斯大米产量仅55万吨,占全球大米产量的0.1%,出口量10万-15万吨,不足全球出口总量的0.3%;阿联酋本身是大米进口国,限制出口并不会减少全球大米供应量。虽然两国大米出口禁令对国际大米供给市场的实质影响较小,但会放大国际大米市场的恐慌心理。总的来看,印度等国大米出口禁令将至少导致三方面影响:
一是国际大米价格飙升,全球性粮食通胀风险增大。大米作为不少国家的主要口粮,供应的突然减少引发多国市场的恐慌性采购,导致短期内大米供需关系失衡、价格飙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全球大米价格指数7月环比上升2.8%,同比增19.7%,创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7月27日,有国际指标作用的泰国大米出口价暴涨至每吨607.5美元,达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小麦对大米的强替代性,国际小麦价格7月下旬创五个月来的新高,发生全球性粮食通胀的风险正在上升。
二是全球粮食危机预期加剧,非洲粮食短缺尤为突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指出,由于印度大米出口量较大且价格低廉,全球大约42个国家进口的大米一半以上来自印度,在贝宁、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印度大米的市场份额超过80%。据FAO报告,2022年全球约有9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非洲是全球粮食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由于大米对外依存度高且在CPI篮子中权重较高,非洲大米进口国受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影响尤为严重。英国大宗商品价格分析公司Mintec报告称,全球大米库存处于六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各国大米出口限制等因素叠加影响下,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恐会继续增加。
三是部分国家调整种植布局,全球大米贸易格局将改变。印度大米禁令可能导致大米进口国寻求其他供应来源,大米出口国开辟新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进而改变全球大米贸易格局。当前,越南和泰国正积极调整大米生产和贸易布局,以增加大米产量和出口量。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生产司7月表示,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秋冬水稻种植面积将比最初计划增加7.7%,今年越南稻谷产量将从去年的4270万吨增至4300万吨以上,大米出口总量将从去年的710万吨增至780万吨。泰国商务部表示,泰国将扩大大米出口量,预计今年大米出口量将超过800万吨,高于去年的771万吨,并积极开辟非洲市场。
我国稻谷和大米市场会受到冲击吗?
从全球大米供给形势来看,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亚、东南亚多个水稻主产国及欧洲部分水稻生产国稻米产量受损,加之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贸易通道受阻,全球大米供给紧张形势短期内难以缓解。从全球大米需求形势来看,菲律宾、印尼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国家大米进口需求旺盛,政府及贸易商大米采购意愿强劲。叠加小麦等大宗农产品国际价格相互传导,国际米价将保持高位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稻谷生产连年丰收、大米常年自给自足的优势更加凸显、更为可贵。尽管今年东北局地稻谷生长受到洪涝灾害影响,但大部分地区作物长势正常,口粮绝对安全的格局没有改变,后期国内米价不会跟随国际市场大幅上涨。
一方面,我国稻谷稳产保供能力强,供需关系保持宽松。近年来,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年均稳定在4.5亿亩左右,单产水平居世界前列,远高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国,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居全球首位。由于产需平衡有余,稻谷库存多年来保持历史高位,中央和地方储备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按照产量和储备量估算,我国大米自给率远超100%。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早稻再获丰收,总产566.7亿斤,比2022年增加4.3亿斤。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总体正常,仅华北东北局部遭遇洪涝灾害,其他大部地区雨水充沛、土壤墒情较好,加之雨热同期同至,利于秋粮作物生长发育。
另一方面,大米进口量占我国大米消费总量比重较小,进口下降对国内口粮市场运行影响十分有限。近五年我国大米进口平均值占国内大米产量的比例不到3%,在2022年我国进口的619万吨大米中,碎米353万吨,占进口总量近6成,主要用作饲料替代,还有少量高端大米主要用于品种调剂。据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米180.54万吨,同比减49.5%,主要来自越南(占进口总量的38.1%)、缅甸(占21.0%)、泰国(占12.0%)。
综合判断,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引发的国际米价上涨,会导致我国大米进口成本上升、数量下降,对南方饲料粮市场或有短期干扰,但不会对国内大米市场的正常运行产生冲击,更不会影响口粮绝对安全的总体形势。据中华粮网等机构监测,印度禁止大米出口以来,与国际米价明显上涨走势不同的是,国内稻谷和大米市场供应充裕、价格保持基本平稳。今年新季早稻收获上市以来,市场购销活跃,价格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后期距中晚稻上市还有个把月时间,预计我国稻谷和大米价格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季节性小幅波动的走势,各类市场主体没必要捂粮惜售,广大老百姓更不用因为担心米价上涨而抢粮囤粮。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