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基金销售并不像年初预期的那样好,很多人在观望,真正动手买基金的不多。”在杭州一家股份制银行内,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是经济复苏年,年初很多人预期股市和楼市会出现一轮比较大的行情,尤其是股市,大家对这一块的期待比较高,因此股票、基金‘子弹’早早就‘上膛了’。但现在一季度已经过去了,大家突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昨天还有个客户过来和我说,‘市场行情还可以,但和我没什么关系’,或许这就是现在大家投资的一个现状吧。”
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创近5年新低
基金发行规模是衡量当前市场冷暖的一把尺子,市场行情好,爆款基金时常一上架就被“秒完”,基金规模迭创新高;市场行情不好,投资者不买账,基金经理只能看着行情“干瞪眼”,即所谓的“好做不好发”。
今年的市场行情好吗?客观地说还不错,从指数表现来看,上证指数今年以来上涨超过9%;深成指涨逾7%;涨幅最小的创业板指,上涨超过3%,而从基金公司的表现来看,头部一些人工智能、科技主题相关的基金,年内涨幅已经超过60%。
但这或许也正是投资者的矛盾所在。90后基民小周告诉记者,“我知道今年人工智能主题基金涨得很好,我也知道‘中字头’的股票创了新高,但问题是这些我都没有。”本周一,A股大盘指数全线上涨,其中上证指数收报3385.61点,创2022年7月以来近10个月新高((今日继续上涨0.23%,逼近3400点),逾200只主动权益基金净值本月创新高;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并不在“主流赛道”(TMT、人工智能、“中特估”)上的基金表现仍十分挣扎。
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2021年一季度成立的13只百亿规模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平均收益率为-22.38%,落后基准收益10.27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末,上述产品总规模864.67亿元,比成立时的1607亿元缩水近半。不仅百亿基金,同期发行规模超50亿的爆款基金同样表现不佳,70只产品成立规模合计5774亿元,截至2022年底萎缩至3049亿元;成立以来平均回报为-18.82%,落后业绩基准5.44个百分点。两年前高点成立的70只规模超50亿元的基金中,两年后仍亏损的有58只,占比超过八成,大多数持有至今的投资者仍未回本,这是基金市场以及基金投资者的一个真实现状。
“现在全市场有10000多只基金,比股票数量还多1倍,选基的难度并不比选股容易。”小周说,“如果你选的基金不是现在的热门赛道,或者前期追高了爆款基金,到现在都是挺难受的。我想这就是大家买基金不再像前几年(2019-2020年)那样有激情的原因所在,买了基金不赚钱还要亏钱,那我买它干嘛呢?”通联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收盘,2023年以来基金发行总体份额达2468.48亿元,尚不及2021年同期基金发行规模的四分之一。
基金经理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行情?
在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看来,今年基金发行不达预期,主要与股票市场持续震荡,缺少整体赚钱效应有很大联系,市场投资者信心整体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基金公司旗下产品此前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投资者因而对其新发产品兴趣有限,从而导致基金募集份额不足并发行失败。
不过,从基金公司最新发布一季报情况来看,基金经理对于当前的市场行情依然保有很强的信心。从目前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来看,多数基金经理以高仓位运行。以丘栋荣管理的5只基金为例,截至一季度末股票仓位均超过92%。其中,今年1月成立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基金,截至一季度末仓位已高达98.68%,其中港股仓位达83.61%。
谈及高仓位运行的原因,丘栋荣表示,“基于股权风险溢价的资产配置策略,权益资产估值仍处于低位,因此积极配置权益资产,保持了较高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并积极配置港股。”此外,面对一季度较为极致的市场行情,基金经理对持仓结构进行了调整,部分基金经理选择更加均衡的打法。中庚价值先锋股票基金经理陈涛表示,一季度维持了较高的权益配置仓位。在基金运作上,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评估,减持了一部分涨幅较大的TMT行业个股,增加了下跌较多的锂电、农化、养殖、医药等行业的配置,组合的行业集中度继去年下半年以来再次大幅降低。
至于如何踩准基金投资的节奏,基煜基金表示,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基金产品:
首先要注意风险的把握,不能只关注机会而忽视市场风险;
其次,在投资中做好规划,面对市场波动,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便于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在市场火热时适当降低仓位;
最后,投资者最好采取科学的资产配置策略,配置防御性底仓和进攻性仓位,重视长期的稳健收益,避免频繁追涨杀跌。此外,投资者还应关注跨资产类别和投资策略的多元化,以降低集中度带来的风险。
橙柿互动记者 林司楠 编辑 薛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