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财经新势力#A股曾经被认为是全球价值洼地和全球资金避风港,是十年牛市的开启,但结果走势不佳,尤其是最近走势疲软,有媒体指出要拨开障目的迷雾,清醒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和耐心,是当前市场参与各方的首要任务。
问题是不管以何种方式阐述A股基本面、流动性等仍是相对稳定且不断向好的和利好不断聚集,还不如反思A股缘何再度走弱,科创板跌破2200点,上证综指一度跌破3200收盘指数临进3200点,科创板指数依然在1000点附近,北交所指数跌破1000点,A股走软,还真不能怪罪于外围的波动和金融市场的诡异,在于外围走势十分强劲,日本指数突破1900年以来高点,印度指数也是牛气冲天,深陷各种困境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也是可圈可点,苹果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媒体点到为止的说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赚钱效应,让投资者放心投、大胆投是必要之举,关键一步就是“重融资,轻投资”现象要扭转,投融资平衡已经说了很多年,可是落实起来依然困难重重。
投融资平衡需要落到实处别让融资压垮二级市场
IPO要适可而止,不管是IPO 常态化还是全面注册制,新股节奏和融资规模都需要兼顾二级市场走势,美国股市对于新股有自身的调节机制,二级市场走势低迷,新股发行就会陷入冰点,A股缺少这样的自我修复调控机制,不管二级市场走势多么低迷,新股都可以溢价发行,在于机构询价就是抱有炒新投机成分,而不是依据本身的投资价值来定价,新股还是遭遇市场追捧,就是连续破发,也不会改变新股的强大需求,这种时候实际上需要监管兼顾二级市场走势,适度调整IPO 的节奏和融资规模,避免竭泽而渔,否则就会导致以二级市场下跌来承接新股发行。
说到竭泽而渔融资,再融资也是一个大问题,媒体评论道,”要继续完善定增、配股等再融资手段,遏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频繁融资的行为,避免出现“竭泽而渔““,还是指出了问题的实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融资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行业地位,像券商银行补充资本金,融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动辄几十亿元乃至数百亿元,其次是频繁的扩产,带来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形成无序竞争,最终一地鸡毛,像光伏、新能源等都存在过度融资过度扩产的问题,最终行业基本面出现急剧变化,带来的是价格暴跌,可能最终再融资成为压垮股价下跌元凶。引导行业稳健发展,不仅仅是行业监管,也包括资本市场监管。
减持成为牛市的绊脚石
A股最多的减持公告是铺天盖地的减持公告,在现有的减持制度下,股东可以通过大比例巨额减持实现从虚拟财富到现实财富的转移,但是很多股东依然不满足于减持制度的宽泛,而是希望通过违规违法减持,也要离场,在于处罚过轻,没有按照证券法执行。部分股东减持是迫不及待的,限售股解禁就减持,情有可原,毕竟没有任何的违规成份,法无禁止即可行,甚至没有解禁,就发布预减持公告,真的是一刻也不想等,减持迫切性可见一斑,与资本市场很不和谐;原始股东是最见不得股价上涨的, 只要股价敢涨,股东就敢轮番减持,上涨越多,减持越多成为标配,减持对股价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公司可以连续跌停,大跌是司空见惯,问题是往往逆转了股价走势。
截至5月15日,已有107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减持上限合计达205.38亿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据已超过去年同期,且与同期宣布增持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差悬殊。去年同期,有923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减持上限合计为159.84亿股。不到100个交易日,就有1070家公司减持,平均一天十家公司减持股份,上市目的究竟是做大做强主业,还是冲着股权溢价减持,这是需要理清的一个问题,要不然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就变味了。
三是财务造假,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屡见不鲜。
不管概念多么时髦,炒概念只是一时之勇,不具有持续性,股价上涨最终决定于公司竞经营业绩,可是A股财务造假层出不穷,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屡见不鲜,把一个好端端的上市公司硬是变成一个不值一钱的空壳,最终退市。大股东实控人可能是捞了一把,而买单者则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今年已经有几十家公司退市,有的是经营出现恶化,有的是伴随信披违规,有的是财务造假,有的是大股东通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侵占了上市公司利益,最终无力偿还。
不解决A股运行一些痼疾,不管大家多么期待牛市,牛市最终难以如期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