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比特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相信很多接触过web3和区块链的人们会很快回答出来这个问题,毕竟神秘的中本聪和比特币几乎一样有名。
比特币的最小单位也是以他的名字中的“聪”来命名,一个比特币等于一亿聪。最近行业内大火的brc20协议也是把各种信息刻在“聪”上,以探索更多的比特币应用场景。
但你知道以太坊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吗?
嘿嘿,你是不是以为叫V啊,毕竟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被大家叫做“V神”。
其实不是啊,以太坊的最小单位是Wei,一个以太坊等于10的18 次方Wei。而用“wei”作为以太坊最小单位的缘故就在于V神是想用这种方式致敬另一位加密领域的华人大神——Wei Dai。
甚至还有一个加密圈内常用的稳定币“DAI”的命名也是源于这位大神的名字。
在区块链世界,我们常常会提到中本聪,因为他于2008年发布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论文,正式奠定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区块链这项技术的颠覆性质可能是21世纪最重要也最具有革命性的,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做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指导方针。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区块链的技术思想并不是中本聪最先提出的。
早在比特币出现的十多年前,就是90年代末的时候,在一个名为一位名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的网络组织里,汇聚了一帮早期互联网大神,他们的专业不是研究加密技术就是研究数字隐私问题,比如维基解密的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Facebook的原创始人肖恩·帕克都是密码朋克的成员,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中本聪和Wei Dai。
这个组织里,大家每天都在头脑风暴怎么打造安全的互联网信息传输和隐私保护,这些思想对早期互联网的前进方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催生了区块链技术的产生。
其中一个叫Wei Dai的华人密码学家在自己一项名为“B-Money”的加密数字货币研究项目之中,就早早的谈到了包括匿名交易、分布式账本等区块链的各项底层技术构想。
后来中本聪开始设计比特币的时候,PoW算法的发明者亚当·贝克就跟中本聪说,你这个东西和Wei Dai的“B-Money”有点儿像,你俩可以勾兑勾兑。
中本聪之前也不认识Wei Dai,当他看到Wei Dai的“B-Money”论文时,发现,“卧槽!这人和我想的东西几乎差不多”,于是他就在构思关于比特币的各种技术理论和落地方案时,也多次发邮件请教Wei Dai。
所以现在你打开比特币白皮书,翻到最后的“参考文献”时,也会看到第一篇参考文献就是来自wei dai的“B-Money”论文。
不过Wei Dai本人也是一个和中本聪一样很神秘的人,甚至很多人都曾认为中本聪就是Wei Dai的小号,这种神秘感甚至让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到底是中国的拼音直译过去叫魏岱,还是按国外先名后姓的方式叫戴维。
虽然他也有一些被证实了的现实身份,比如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曾就职于微软,是Bitvise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在密码学领域至今都有重要影响的Crypto++ 开源库的发明者等事迹,但是他在网络上及其低调,连一张照片都找不到,很多人也用了一番功夫去寻找他,有说他祖籍长沙的,有说他是香港人,有说他其实是哈尔滨人,从小跟家里人去了国外,反正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能肯定这些消息的“锤子”。
甚至在由他参与创立的,有Windows最强ssh客户端之称的Bitvise官网上,创始团队简介一栏里,除了照片是空白的,团队还专门介绍说,他是一个沉默的伙伴。
他最后在网络上的足迹是在论坛留言解释自己跟比特币没啥关系,也不是你们想的那种出了多大力之类的传奇故事,中本聪才是那个真正的比特币之父。后面他也淡出了所有社交网络,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加密领域的先驱们都是一帮密码极客,他们大多数人也都像是在遵循加密精神的原教旨,把自己先加密了好几层,在网络上藏的严严实实,率先实现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和隐私自由。
就是不知道他们看到现在规模日渐庞大的区块链科技生态应用,是觉得理想的加密乌托邦更近了呢,还是离最初的自由世界设想渐行渐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