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闫晶滢 莫琳 刘明
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调整,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分化,行业轮动加速:AI数字科技引领TMT大放异彩,中特估板块行情演绎极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热门赛道股则回撤较大。2023年即将过半,展望下半年,A股市场怎么走?成长股后续能否“绝地反击”?哪些板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平安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分析师、所长助理魏伟,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策略研究部联席总监傅静涛和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开。
受访人士表示,2023年是A股步入转折之年,当前市场估值已调整至历史偏底部位置,在未来海外经济缓衰退、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投资者反应可能偏谨慎,但中期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下半年行情有望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两条主线展开。
A股步入转折之年
中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A股市场一度走出了结构性行情,但深成指与创业板指明显偏弱,尤其4月中下旬以来出现明显调整。如何看待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
傅静涛:上半年A股市场行情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窄幅震荡,整体波动比较低;二是分化非常大,价值风格明显好于成长。2023年整体基调处于国内疫后缓慢复苏、海外逐步衰退的阶段。3月以来复苏比年初市场预期的更慢,宏观驱动力不足是股价上行相对比较克制的原因。
年初以来,围绕海外通胀和就业情况,美联储加息预期几度扰动,本身不利于成长风格。另外,新能源、消费等核心资产机构持仓水平已经较高,一旦回调触发止损,筹码压力反而增加。资产荒格局下,配置类资金对于红利回报更加看重,高股息个股同时还受益于弱复苏或政策刺激预期及央企改革,形成价值跑赢成长局面。
魏伟: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主要受国内经济复苏预期摇摆的影响及海外风险因素的扰动。市场整体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分化,科创50领涨,上证指数也录得一定涨幅,而创业板指下跌较多。AI数字科技TMT和中特估是两条投资主线。年初至今,传媒、通信和计算机行业的累计涨幅在30%~60%,中特估的建筑、石油石化的涨幅也居前。
秦培景:今年以来,步入“转折之年”的A股,受投资者预期和心态变化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整体来看,从2022年开始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在今年陆续迎来转折,其中,政策预期、盈利增长、外部扰动的拐点都将明确。经过经济复苏预期与现实数据再平衡后,投资者预期从过度乐观快速下修至当前过度悲观的冰点。在此期间,轻业绩而重博弈的活跃资金“看短做短”,主导今年以来的市场,主题交易极致化,存量博弈极端化。
李求索:年初至今中国经济增长修复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过程并非线性回升,在此背景下指数显现波动但仍有积极表现。“非典型”复苏背景下,一季度中国GDP表现好于市场预期,4~5月内生动能修复力度边际略缓,投资者对国际局势、房地产等风险的预期阶段性有所反复。受此影响,当前A股市场估值已调整至历史偏底部位置,在未来海外经济缓衰退、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基准判断下,投资者反应可能偏谨慎,但中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王开:年初以来,A股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盘正收益,但赚钱效应不佳。高速轮动和存量博弈是赚钱效应不佳的核心原因,TMT、中特估分别成为主线、次主线,形成虹吸效应的情况下,其他板块交投情绪的持续性较弱,增加了择时的难度。市场在投资风格上同样分化极致,兼具资本利得和股息收益的红利价值资产、产业浪潮下的数字科技成长同时受青睐,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一定程度上也是“安全与发展”理念在投资层面的映射。
下半年将迎来底部温和复苏
指数具备一定上行空间
中国基金报:有机构认为,短期底部区域判断不变,但也不排除下半年“绝地反击”行情。你认为A股市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下半年A股能否走出独立行情?
秦培景:目前A股处于投资模式转换期,市场波动可能依然较大。预计随着国内经济拾级而上,企业对明年的运营状况逐渐乐观,投资者心态将重归平稳,信心的恢复将扭转资金刻意避开机构核心重仓的行为,长期选股策略将迎来业绩兑现。经济稳步恢复是渐进和渐次的过程,预计宏观流动性下半年整体宽松,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金融数据有望明显回暖。压制因素缓解后,A股盈利或将迎来底部温和复苏。
李求索:结合估值、流动性等指标,历经调整后,当前A股市场再度呈现出偏底部特征。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调整至历史均值上方0.9倍标准差的水平,与2022年10月底的水平较为接近。偏低估值叠加后续经济温和复苏及政策支持,对A股市场持中性偏积极观点,指数仍具备一定上行空间。
陈果:当前A股主要指数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大盘指数如上证指数、沪深300和上证50市盈率(TTM)位置不高,从历史分位数来看处于中位水平。成长风格指数虽然市盈率(TTM)较高,但估值分位数较低;创业板指估值分位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万得全A隐含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权益资产配置性价比较高。下半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A股市场有望继续逐浪上行。
王开:A股目前处在底部盘整阶段,对A股下半年的走势较为乐观。首先,从基本面看,库存周期的触底回升有望带来新一轮价格和盈利回暖,对A股筑底反弹起到支撑;其次,从风险情绪看也存在利好。综合考虑,A股在底部区域蓄势待发,下半年有望开启独立行情,从胜率的角度要显著好于其他类别的资产,但仍需挖掘细分领域投资机会以赚取超额收益。
魏伟:当前A股市场已经调整较多,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也回归至历史均值水平以下,股债收益比回升至历史94%以上的高分位水平,市场整体机会大于风险。下半年国内经济有望持续复苏,稳增长和产业政策有望陆续落地,内部流动性环境维持宽松充裕,外部流动性约束也有望在加息周期结束后得到缓解,A股市场在指数层面上仍有向上空间。
下半年成长风格仍可能有较好表现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一些热门赛道股出现较大回撤,成长股后续行情如何?
李求索:展望下半年,在经济温和复苏且政策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中,成长风格仍可能有相对较好表现,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半导体产业链、传媒互联网、办公软件等领域。
秦培景:部分热门赛道股下半年仍有投资价值。如新能源方面,国内需求基本面维持稳定,新能源车、风光储的出口或成为结构中的亮点,可以从盈利弹性的角度关注储能、充电桩、电力装备等。
下一个阶段的“成长”将具有明确政策导向,尤其在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国内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望获得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将成为新的结构性“成长”方向。
魏伟:结合产业趋势和政策发力来看,数字科技TMT仍是投资主线,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尚在爆发初期。新能源板块在经历前期的调整后,目前估值水平已到历史低位,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凸显,下半年预期修正的超跌反弹的机会值得关注。
傅静涛:目前新能源、消费赛道股投资性价比已较高,能否实现明显的绝对收益,取决于需求侧预期拐点何时出现,以及海外流动性是否进一步宽松。我们预计会有波段机会,但系统性验证改善需要更长时间。
王开:向后看,热门赛道仍存在许多景气向上的细分环节,N型电池片、储能、风电龙头在下游需求打开后具备持续关注的价值。成长股近两年来与海外流动性绑定较深,海外流动性偏紧对成长股行情具有一定压力,下半年在产业政策呵护、经济温和复苏、加息近尾声等多重因素共振下,成长股有望占优。
可关注TMT、中特估、
能源、国防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中特估等轮番演绎,成为2023年A股市场两大主线,相关板块走出较强的独立行情。展望下半年,哪些板块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李求索:展望未来3~6个月,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第一,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趋势的偏成长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科技成长赛道,下半年半导体产业链有望具备周期反转与技术共振的机会;软件端继续关注人工智能有望率先实现行业赋能的传媒互联网、办公软件等。部分领域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较大,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第二,需求好转或者库存和产能等供给格局改善,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领域,如白酒、白色家电、珠宝首饰、电网设备和航海装备等。第三,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
陈果:经济在快复常之后是慢复苏,市场资金环境属于从存量到增量的过渡期,市场重点是在机构低配中寻找有边际变化的领域。以中特估为代表的价值股重估还有空间,但纵深演绎会开始分化。数字经济下科技周期将是重要弹性线索,下半年基本面兑现或有显著催化的方向预计将表现居前。
下半年,科技企业的业绩验证与经济复苏弹性这两大因子共同决定风格的仓位占比变化。综合评估,行业打分靠前的板块包括游戏、计算机、通信设备、半导体、中药、啤酒、券商、电力、风电、基建、白电。
秦培景:在今年二、三季度,建议继续围绕“安全”主线中有政策催化预期或业绩优势的品种展开配置。科技安全领域,可以重点关注运营商、信创、AI芯片、服务器、光模块等方向;自主可控依然是科技安全全年的主线,建议关注年内业绩或政策有望兑现的半导体设备;此外,存储、面板在下半年有望迎来周期底部反转。能源资源安全领域,传统能源推荐油气、煤炭等年内价格有支撑的品种;新能源方面,国内需求基本面维持稳定,新能源车、风光储的出口成为结构中的亮点,从盈利弹性的角度建议关注储能、充电桩、电力装备。国防安全领域,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将成为当前军工板块择股的核心要素,推荐军用通信、战场感知、航空发动机。
魏伟:下半年结构性机会在增加,具体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数字科技TMT,建议关注产业技术突破的AI产业链、国产替代持续的半导体产业等;二是“中特估+”的结构性机会,建议从“中特估+分红”和“中特估+景气”两个方向挖掘相关机会;三是部分行业自2月以来调整幅度在10%以上、存在悲观预期修正的阶段性超跌反弹机会,如产业趋势向上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受益经济复苏博弈的消费类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地产产业链龙头企业。
傅静涛:今年弱复苏和弱衰退交织的背景下,叠加政策趋势较强和资产荒格局,比较有利于主题投资发挥,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即看好数字经济和中特估的投资机会。目前经济预期难以明显修复,新的投资主线很难形成,真正有弹性的结构仍是主题投资(数字经济、央企改革),后续仍有机会。数字经济和央企改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政策布局的重点,分别对应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资源配置的抓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依然推荐投资者下半年保持关注。
王开:下半年行情有望继续围绕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两条主线进行展开。人工智能领域关注海外科技进展和研发、应用、算力端的受益场景,追踪“AI+行业”进行右侧布局,在中特估值主线可以淡化“中特估+行业”炒主题效应,关注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过程中处于重要关键节点的国央企。
地缘政治、流动性等多重因素
扰动下半年A股市场
中国基金报:下半年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或风险因素需要关注?
陈果: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地缘政治风险;二是海外美联储紧缩程度超预期,如果美联储紧缩抗通胀之路继续,全球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国内权益市场分母端难免也将承压;三是国内经济复苏或稳增长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如果后续国内地产销售、投资等数据迟迟难以恢复,长期积累的城投偿债风险面临发酵,经济复苏最终证伪,那么整体市场走势将会承压,过于乐观的定价预期将会面临修正。
秦培景:下半年影响A股市场的扰动因素主要来自海外。首先,美国金融体系或面临国债市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考验。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信用危机阴霾难散,四季度CMBS集中到期,再融资过程中或出现大规模违约,再次冲击银行体系的资产端。其次,欧美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减弱,降息启动或慢于预期。货币政策上,预计美联储6月停止本轮加息周期,且首次降息的时点要晚于市场当前较为乐观的预期。最后,临近“超级大选年”,地缘扰动诱发因素增多。
王开:下半年A股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力度、信用投放与通胀率、海外流动性、企业盈利反转验证等。政策面上,产业政策强于总量政策为主要特征,在政策持续呵护下经济有望触底回升并带动基本面走强。信用投放与通胀率作为下半年市场关注的总量问题,预计转为“通胀起+长贷起”组合,提升A股市场胜率。海外流动性方面,消费韧性强化通胀黏性的背景下,需警惕短期内美债利率反弹风险。
傅静涛:下半年A股的基本面主线是房地产需求的恢复情况,流动性的主线是海外货币政策,资金面主线是资产荒格局下股市资金面变化。我们主要关注地产相关风险以及地产需求的情况、7月以及年底海外加息的关键窗口、存款利率下调之后保险和理财发行的情况以及基金发行恢复的情况。
魏伟:从基本面来看,下半年市场整体环境或好于上半年,经济缓慢复苏,流动性也相对充裕。建议重点关注三方面的核心因子:一是经济复苏进度,二是政策落地及刺激效果,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以此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弹性的预期变化。
李求索:政策支持对于中国增长复苏的延续依然关键,尤其是地产、消费、地方政府偿债等领域。稳增长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果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去年以来的M2高增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稳增长政策逆周期调节意图,助力需求复苏、信心修复与货币供应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有效提振需求和信心是关键。
港股“业绩底”已现
对后市谨慎乐观
中国基金报:被称为“估值洼地”的港股市场5月底以来探底回升,港股反攻时刻到了吗?对港股后市怎么看?
陈果:当前主要风险已充分释放,港股走出底部的几个条件都已得到满足。预计港股在海外政策预期修复、风险事件缓解及国内政策刺激的作用下逐渐走出底部,迎来年内最佳机会。行业配置方面,预计港股价值成长齐发力,推荐估值较低、受政策利好较强的中特估及互联网板块。
秦培景:港股已较充分计入悲观预期,而港股业绩增速预期自5月以来筑底回升,“业绩底”已现。此外,年初以来外资流出港股的规模超1400亿港元,2021年以来外资累计流出港股高达1.05万亿港元,已至历史高点,资金博弈状态或持续。建议投资者关注有业绩支撑以及政策催化的长期高确定性方向。
王开:中长期来看港股作为“价值洼地”的属性没有改变,短期仍需重视基本面和资金面的压力,可以关注港股市场中股息较高、估值相对合理的中特估标的结构性机会。
魏伟:年初至5月底,港股市场持续调整,市场表现居于全球市场的末位;6月以来,港股市场强势反弹,恒生科技的涨幅已接近15%。展望下半年,外资有望继续流入港股,叠加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政策的落地实施,港股市场将迎来较好的底部布局机会,受益于AI技术浪潮催化的港股互联网巨头值得重点关注。
李求索:展望下半年,港股市场有望实现一定程度的均值回归,市场底部已相对明确,上行空间有待打开。从港股配置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一方面关注阶段性机会,恒生国企指数当前对应估值到达较低水平,若后续积极因素累积,有望得到一定支撑,上行空间需要综合考虑增长前景。结构方面,高股息及偏成长领域,如信息科技、医疗保健等板块有望较好契合当前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