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帅国
“我们认为中国的汽车出口将站上新的台阶。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出口增速会继续保持较高的态势,今年出口量有望达到450万辆,甚至会更高;第二,产品车系进一步丰富,新能源汽车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拓展发达国家市场;第三,未来我国的汽车出口将会由产品贸易向产业链走出去转变,海外的服务体系、售后网络也会逐步地完善。”6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汽研”)董事、董事会秘书刘安民,在中汽研与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参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度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刘安民的上述展望基于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进入爆发期的这一事实,这不仅是指中国汽车出口规模的大涨,还包括销售区域的变化、品牌认可度的提升等等。
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由于中国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以及国外供应不足等原因,中国汽车出口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2年出口达到311万辆,位居世界第二。今年1至4月份出口149万辆,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从销售区域上来,中国汽车出口的目标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批量出口成熟市场。此前,中国汽车出口的市场以东南亚、中东、南美为主。现在中国汽车产品开始批量进入发达国家。
“2022年有超过1/4的汽车出口到欧洲,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等等都成为我们重要的目标市场。”刘安民表示。
从品牌上看,海外市场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认可度大幅提升,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头部企业出口量上升趋势明显。特别是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方面等部分领域,达到了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领跑的水平。
从细分产品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部分成熟市场热销成为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长极。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都远高于汽车出口整体增速。今年1至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34.8万辆,已经超过2021年。
对此,刘安民提出:“从企业层面来看,大家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企业出海的战略全面升级。比如长安的‘四个一’目标,长城的2025战略,吉利的龙湾行动等等,都对国际化设立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投入了优势的资源来推动战略落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汽车出口还停留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以简单贸易为主的阶段。“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将是全面的走出去,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国际化发展。未来我们不再是简单的贸易企业,在出口产品的同时,更多企业也会在海外投资建厂,打造完善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最终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必将是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和品牌等全方位的走出去。”刘安民表示,“我们坚信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中国汽车出海路上不仅是有美丽的风景,一定还会有困难、挑战、有风浪、风险,道路是漫长的,过程曲折的。”
因此,刘安民对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全面走出去、实现产业链全球化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传统市场与新市场并重,既要注重东南亚、拉美的传统增量市场,又要积极地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第二,要做好政策及标准的研究工作,“现在是我们难得的窗口期,我们既要关注相关国家、地区有关碳关税、反倾销的政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同时也要建立服务行业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研究推动检测标准互认互通。”第三,要督促国际化机构及平台,既要全局谋划,建立产业服务体系,形成汽车国际化业务的组合拳。也要携手打造行业国际化发展教育和促进平台,开展贸易协调、国际交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