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发布会,通报银行业保险业2023年上半年数据。据介绍,今年以来,银行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进一步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上半年信贷投放增长较快,人民币贷款新增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贷款投放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贷款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贷款分别新增3.7万亿元、3.5万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万亿元、1861亿元。中长期贷款占上半年新增贷款七成。信用贷款同比增速为23.4%,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6%。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多增9016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7%。教育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7.4%、14.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3.8%。
三是企业贷款成本进一步下降。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39个百分点。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0.15个百分点。新发放制造业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保持低位。
四是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上半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1.8%,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5%,企业申贷获得率不断提高,融资获得感不断增强,对“信贷空白”小微群体服务力度加大。
另外,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介绍了住房、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情况。住房方面,引导机构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2023年上半年末,住房租赁贷款余额约7800亿元,同比增长90%;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较年初增加527.9亿元。养老方面,养老理财产品、特定养老储蓄等试点稳步推进。2023年上半年末,养老理财产品余额为1017.6亿元,同比增长75.1%;特定养老储蓄存款余额为376.7亿元。在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方面,贷款投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平均水平。上半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3%,教育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4%。就业方面,2023年上半年末,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主要投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等市场主体,创业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9%,对这些领域的贷款投放有助于缓解就业市场压力。(经济日报记者 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