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了,今年9月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出口同比均出现负增长,最大出口对象东盟也干不动了,比去年同期萎缩15.8%,前三季度仅增长0.8%,是外国没钱了?还是中国商品不香了?
据统计,今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按地区计算,前三季度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是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东盟是唯一正增长地区,双边贸易额为5703.3亿美元,同比增长0.8%,仅东盟一家就占到我们进出口总值的15.2%。对东盟出口下降,整体增速放缓,说明转口贸易的热度在下降。
前三季度,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为4705.8亿美元,下降1.5%,其中,中德进出口总额1215.3亿美元,同比下滑2.4%。
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前三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为4231.4亿美元,同比下降8.2%;与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的双边贸易额为2052.1亿美元,下降6.5%;与韩国进出口贸易额为2012.4亿美元,下降10.6%。
外贸出口的选择权通常在买家手里,欧美日韩经济发达,2022年,美加+欧盟+日韩的经济总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全球大部分的市场都被他们控制或者与他们相关。
欧美地区是我国外贸的传统存量地区,之所以出口连续萎缩,一方面是欧美通胀处在较高位置,去年高基数,今年仍然正增长,商品价格还在上涨,购买力下降,再加上欧美处于加息周期,企业居民消费收紧,减少非必要支出,购买意愿下降。
另一方面,美国等个别国家大搞贸易保护,实施产供链“近岸化”、“友岸化”,减少自华进口,全球产业链加快重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外贸出口。
利率升降是周期性的,欧美国家经济再发达,也做不到利率长期高位,等到降息放水周期,欧美消费复苏,中国外贸出口仍有提升空间。
中国拥有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丰富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再加上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在地缘冲突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稳定的全产供链体系更具稀缺性。
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能做,别人要延迟交付,我们可以按时发货,这对我们的外贸出口也形成支撑。
在稳住存量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在开拓新的增量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能力或许不足,但是数量大需求丰富。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33.7%、6.7%和5.1%。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前三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我国外贸规模的比重为46.5%。
中国有超大规模的稳定市场,有丰富完善的产供链体系,愿意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成果,互利互惠共赢,西边不亮东边亮,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加入中国经济大循环,风雨之后,我们再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