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我国在医疗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政策覆盖了14亿多人口,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于现行医保政策提出了质疑,认为全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并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医疗问题。相反,他们主张全民免费医疗,认为这才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么,全民免费医疗是否可行?它有哪些优势?又需要哪些政策调整?本文将从公平性、可持续性和政策调整等方面,探讨全民免费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从公平性的角度来看,全民免费医疗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目前,我国的医保政策虽然实现了广泛覆盖,但是保障水平还不够高。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卫生支出的比重为28.4%,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5%以下。
这意味着老百姓在看病时还要承担较高的自付费用,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群体和患有重大疾病的人群来说,医疗费用往往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甚至导致因病致贫或返贫。而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则可以通过税收筹资的方式,实现个人不缴费和看病不付费或少付费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减轻老百姓的经济压力,又可以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和幸福感。同时,税收筹资还可以实行累进税率,使收入越高的群体缴费越多,在保证较高筹资水平的同时,可充分发挥税收在平衡社会收入差距上的杠杆作用。
其次,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全民免费医疗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有人担心,如果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会导致公共医疗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从而加剧医疗财政的负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世界各国医疗保健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免费医疗不但不会造成浪费,反而会节省医疗支出。
因为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套科学的医疗保健制度来杜绝“小病大医”。例如,通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优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少不必要的转诊和重复检查;通过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机构的服务量和服务质量,避免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现象;通过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医保药品目录和医保支付标准,降低药品价格和药品费用占比;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和医疗纠纷处理,规范医疗行为和医患关系4。这些制度的联动配套,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最后,从政策调整的角度来看,全民免费医疗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和试点阶段,逐步推进和完善。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首先,需要整合现有的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当前的医疗卫生经费,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其次,需要优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类医疗机构开展免费医疗试点,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作用和中医药的优势。再次,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免费医疗政策,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最后,需要加强对免费医疗政策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要实现全民免费医疗,需要进行政策调整和改革。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设施和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和财政投入来支持全民免费医疗,确保医疗资源的充足供给。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防止滥用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浪费。
综上所述,全民免费医疗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它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也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和试点阶段,逐步推进和完善。全民免费医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阶层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需求。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认真考虑全民免费医疗的可行性和优势,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