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地产圈“隐形航母”之称的合生创展,正在经历着一场信心保卫战。
日前,有消息称,合生创展对一笔1亿美元的私募票据进行了展期,期限为一年。
作为“华南五虎”之一的合生创展,在家族二代朱桔榕接班之后,一改往日稳健的行事风格。尤其是在本轮行业风暴之中,合生创展屡屡传出抄底的消息,甚至要斥资200多亿元来收购恒大物业。
现如今,曾经意气风发的合生创展,居然连区区1亿美元也还不上了。
而从财报数据来看,合生创展账面上的现金,远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或许,此次合生创展1亿美元票据的展期,只是日后麻烦缠身的开始。
1亿美元私募票据展期,此前曾想200亿抄底恒大
近日,有消息称,合生创展一笔5月初到期、本金约1亿美金的私募票据已获得持有人的批准,将延期一年兑付。
据悉,该票据展期期间的票面利率将维持9%不变,合生创展集团增加了一些股权投资作为抵押品,以换取本次延期。
简单来说,就是合生展期用增加抵押品的方式,换取了一笔美元债的展期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财报里,合生创展未明确提及这笔1亿美元私募债。
显然,纸是包不住火的。而受票据展期消息的影响,合生创展存续的美元债一度剧烈波动,其2024年5月到期美元债更是创11月以来最大跌幅。
所谓的票据展期,讲得再直白一点,就是这1亿美元的债务还不上了。
而这一突发状况,显然与合生创展之前的形象颇为不符。
要知道,就在一年多时间之前,合生创展还曾高调官宣,要斥资200多亿元收购恒大物业。
作为曾经的“华南五虎”之一,合生创展一度远远被其他竞争者甩在身后。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奉行港资房企“高溢价、多囤地、慢周转”的经营模式,合生创展在销售规模上迅速掉队。
当恒大、万科等房企早已突破千亿大关、直至数千亿的销量高度之时,合生创展的销售额,直到2019年才堪堪突破两百亿元。
然而,也正是在2019年这一年,合生创展二代朱桔榕走到台前,其发展速度也迅速得到提升。
2020年,合生创展豪掷180亿元拿下北京分钟寺地块,随后又以46.57亿元的价格,拿下北京大兴旧宫棚户区地块。
2021年初,合生创展一举拿下广州“最贵” 的旧改项目——康乐村、鹭江村,改造投资341亿元。
而在2021年下半年,随着房企爆雷潮的涌现,合生创展看到了逆势抄底的绝佳机会。先是官宣要斥资200多亿元收购恒大物业,后又传出对奥园健康、雅生活等房企旗下物管公司的收购意图。
然而好景不长,曾经以猎人姿态高调亮相的合生创展,如今居然连区区1亿美元也还不上了。
真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啊。
短债资金缺口超百亿,信用评级上调意义不大
那么,合生创展的压力,究竟大不大?
从评级机构的角度来看,合生创展所面临的风险,甚至进一步降低了。
就在不久前的4月24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合生创展的评级展望从负面调整至“稳定”,同时,标普确认了其“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侧面反映了未来12个月该司流动性恶化的风险降低。
而在更早的2月,惠誉确认合生创展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为“B+”,展望稳定。同时确认合生创展集团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及其未偿还的高级无抵押票据的评级为B+,回收率评级为RR4。
要知道,合生创展成为中国房地产民营企业中、自2022年以来、极少数被修复国际信用评级的企业之一。
而合生创展之所以被评级机构看好,主要还是归功于不俗的销售表现。
数据显示,2022年,合生创展销售额325.79亿元,同比下降22.98%;而在2023年第一季度,合生创展的合同销售额为110亿港元,同比增长30%。
上述两项数据表现,明显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而根据数据,2023年合生创展合约销售额可能会增长15%-20%,达到420亿-440亿港元。
只不过,无论多么优秀的未来销售表现,在眼下的债务压力面前,都是毫无意义的远水。
根据2022年财报,合生创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下降约53%,到了141.1亿港元。
也就是说,合生创展在2021年,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300多亿港元,这也是其收购恒大物业的底气。然而,呜呜喳喳一年,合生创展的“底气”直接来了个腰斩。
而在合生创展钱包大幅缩水的同一时间,其短期债务却没有明显减少。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合生创展的短期借款规模为259.5亿港元,较2021年仅下降了18%。
由上述数据计算可得,合生创展在2023年的短债资金缺口,超过100亿港元。
这还没算上合生创展的经营性负债。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合生创展一年内到期的应付账款,总计有78.92亿港元。
如此看来,国际评级机构对于合生创展的处境,或许过于乐观了。
无数案例已经证明,如果一家房企官宣爆雷,将严重影响其后续销量。如此看来,即使合生创展身背三四百亿港元的销售前景,倘若爆雷,势必将成为一场黄粱美梦。
而如今1亿美元的展期,为合生创展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