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近日人民币汇率再次破“7”,引发了市场的关注。5月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35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调389个基点,创2022年12月5日以来最低。有统计显示,(5月15日~19日)当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调贬875个基点。
然而,5月22日,人民币汇率出现止跌回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0157,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99个基点。
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人民币汇率破“7”,但后市走势并不悲观。人民币汇率走弱只是短暂的现象,在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背景下,汇率调整空间有限,双向波动仍将是人民币汇率的常态。
对于人民币汇率再度转弱的原因,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记者分析说,这主要由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与中美利差倒挂走深的原因。开源证券也持类似看法,近期美元升值、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驱动人民币较快贬值。
对于其影响,赵伟表示,当前市场贬值预期并不强,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趋势性贬值或难出现;北上资金相对稳定,短期贬值对权益市场冲击有限。
赵伟解释说,截至5月19日,人民币离、在岸价差仅为0.02,1年期NDF汇率为6.86,市场对人民币短期贬值预期不强;叠加5月18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对市场预期的稳定、与国内经济的弱复苏趋势,汇率难有“大起大落”。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弱化了贬值对市场的冲击;此外,5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背景下北上资金净流入75亿元,对股指未现拖累。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央行官网获悉,5月18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为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创造条件。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中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企业风险中性理念持续增强,银行风险中性管理不断夯实,有利于推动外汇市场行稳致远。
上述会议也指出,近期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发达经济体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并存,货币政策紧缩效应显现,美欧银行业风险事件不断,推升了市场避险情绪,对美元汇率短期偏强形成支撑,人民币汇率近日双向波动态势明显。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大盘、国际收支大盘、外汇储备大盘稳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对汇率的预期总体平稳,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同时,我国外汇市场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拥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币汇率也有纠偏力量和机制,能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加速调整,但稳中趋升的基准情形尚未改变,呈双向波动、稳中趋升态势。
管涛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境内外汇供求关系基本平衡,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正常发挥,市场汇率预期保持基本稳定,股汇共振有相关性但无因果关系。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金融市场影响总体有限。在经济复苏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具备坚实基础。
开源证券也称,当前来看,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中长期持续贬值基础,双向波动仍将是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因为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通胀下行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叠加银行危机尚未完全结束,经济下行压力或也将逐渐加大,5月大概率为美联储本轮最后一次加息,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上行空间有限,人民币贬值的外部压力将边际减轻;二是政策发力下,我国经济预计将持续修复;三是央行有多种政策工具选择,可以对汇率市场进行有效引导。
此次会议也强调,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加强监督管理和监测分析,强化预期引导,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自律机制成员单位要自觉维护外汇市场的基本稳定,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积极落实自律规范,研究加强美元存款业务等自律管理,提升对企业的汇率避险服务水平,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