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十三年前,姬十三(嵇晓华)创办果壳,陪伴一代科技青年成长、链接数万名科学家、服务数百家科技企业。如今,当一代科研人成长为中流砥柱,当硬科技成为最受关注的主流投资赛道,姬十三带领团队再出发,走向从科学普及到科技投资的新征途。
今年4月,果壳发起的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正式宣布完成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关,该基金由姬十三担任创始合伙人,主要专注于前沿科技驱动早期项目的股权投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一期基金出资人包括顶级投资机构、科创领域上市公司创始人、家族办公室,以及知名创业者。2022年12月基金产品主体设立后,一期募资正式推进,目前,社会化募资部分已接近完成,基金首期规模为一亿多元。
未来光锥依托硬核科技圈的长期资源积累,紧靠原始创新,依靠自开发的数据雷达寻找合适标的,通过专利、论文、科技成果等深度梳理,系统化、部队化发掘前沿科技驱动的极早期项目。投资重点关注新材料和AI for Science等交叉学科主题,覆盖先进制造、生物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农业科技等领域。
在基金筹备期间,未来光锥已投资超过10个前沿科技驱动的早期项目,已披露的有植入式脑机接口公司微灵医疗、基因编辑育种公司弥生生物、中农种源等,其他已投资企业涉及多个卡脖子的硬科技领域。较短时间内,已出现多个估值大幅增长的项目。
当“投早、投小、投科技”成为投资行业共识,未来光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普遍处于早期阶段,所需资金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项目转化成功率也比较低。未来光锥如何帮助企业打通从科研项目到产业化关键堵点?
硬科技投资时代躬身入局
“我们明确感受到硬科技发展趋势的确定性是在大概2018年,从那时起,我们一直在思索,搭建怎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参与这一波的大潮。”姬十三对21世纪经济报道回忆说。
一年以后,果壳建立起独立硬科技内容团队,这也类似于投资机构研究组的性质。“做内容是我们熟悉的方式,但如何想更深度参与其中,仅仅做内容是完全不够的,所以我们就慢慢向深水区摸索。”姬十三说。最终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正式成立。
据了解,未来光锥及果壳硬科技,已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正在和诸多研究机构、高校、全国一级学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光锥搭建了覆盖各领域的产学顾问体系和庞大的外部专家网络,建立了硬科技人才团队,包括各学科博士、资深行业从业者。
放眼当今创投市场,早期科技投资市场的竞争已经愈发激烈。比如红杉种子基金今年完成4.8亿美元新募资,高瓴在去年9月宣布推出“Aseed+”种子计划,加磅种子轮投资。
对此,姬十三认为,机构都在往早期走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一方面,市场中热钱太多,A轮往后的项目就算是在一级市场公开亮相的项目,容易吸引大量投资方的哄抢。有些项目甚至估值出现了很明显的不合理的地方,这逼着大家往早期看。
“其实硬科技市场早期估值抬太高是不太合理的,从科创板或者现在专精特新项目来看,硬科技项目绝大多数还是百花齐放,各自占领一块阵地的格局,有些过热的事情还是要警惕。”姬十三说。
另一个方面,很多硬科技项目面向产业端,从诞生之初可能就有很好的现金流,也不会把太多的钱在渠道里砸,也不太容易出现以前的烧钱大战。这种公司融一两轮就可以直接上市了,因此如果不在早期参与进来,后面基本也没什么参与机会了。
“这一次的硬科技革命,根子上还是需要在科研领域的突破。硬科技创业者要么是具备企业家特性的科学家,要么是曾经在学界浸润过、后来去到产业的专家,或者是具备科研资源整合能力的人。无论是哪一种,顺着科研成果向上游追溯,都是最天然的早期线索。”姬十三说。
以超级连接器构建核心竞争力
此时入局的未来光锥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在姬十三看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让团队投资硬科技更富有优势。
首先是更专业的项目价值识别能力。团队用了几个月时间,尝试通过科研论文和专利筛选潜在优质项目,效果得到了行业内资深投资人的高度认可,证明果壳时期积累的“识别科技项目价值”这一能力,相当程度上可以复用于投资项目识别。
其次,更懂科学家、更容易与原始创新团队建立信任。果壳过去做了13年的科普内容,跟国内许多科学家和科研群体有很深度的链接。团队不仅有与科学家打交道的成熟经验,也更愿意投入足够的尊重与耐心,比起见一面交个朋友、注重效率的投资模式会更在意长期价值。
第三,更清楚科技项目到产业化之间的gap,能够更精确地帮助项目补齐短板。去年,果壳与100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了交流。预计今年会跟十余家科研机构、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帮他们完成科研成果的转化。有能力在科研成果的早期参与其中,在他们产业化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据了解,在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筹备期间,团队沟通了上千个硬科技初创项目、水下项目,触达近200家研究机构及高校。已投项目的创始团队普遍为兼具正向研发能力与产业经营的复合型团队,不乏前上市公司、细分产业龙头的高管与技术专家。
姬十三表示,在筛选具体的项目时,所有机构综合来看还是要看技术壁垒、市场规模和创始人的企业家精神,但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偏好。对未来光锥来说,正向的研发能力会是相对侧重的地方。
另外,科技产品的最终变现还是要通过消费完成,果壳在过往的合作中,也跟许多产业龙头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包括各种消费产业与化工、材料龙头企业。因此,未来光锥也比较偏爱消费上游新材料相关的项目。
投资之后,未来光锥希望成为超级连接器,打通第一公里的关键堵点,链接政产学研资用,带着产业后期视角和资源扶助从0到1的科技成果转化。
姬十三解释称,硬科技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许多硬科技企业的市场是面向产业方和地方政府,这里面需要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如何为帮助硬科技企业寻找合适的产业落地方、去哪个城市进什么园区、怎么帮他们对接产业的需求、如何整合技术研发的力量、怎么帮他们的产品做宣传,这些都是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堵点。让硬科技发展的各个生产要素能流通起来,就是未来光锥所要做的事情。”他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