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贸易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7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4.7%。其中,出口9.62万亿元,增长8.1%;进口7.15万亿元,增长0.5%;贸易顺差2.47万亿元,扩大38%。
按美元计价,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4万亿美元,下降2.8%。其中,出口1.4万亿美元,增长0.3%;进口1.04万亿美元,下降6.7%;贸易顺差3594.8亿美元,扩大27.8%。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帮助外贸经营主体应对外需走弱带来的挑战,有效捕捉市场机遇,推动我国外贸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海外需求不足拖累出口
从单月数据来看,5月份,我国进出口3.45万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1.95万亿元,同比下降0.8%;进口1.5万亿元,增长2.3%;贸易顺差4523.3亿元,收窄9.7%。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下降4.5%;贸易顺差658.1亿美元,收窄16.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国内外需求偏弱对外贸的影响已经显现,受去年高基数、海外需求趋缓影响,5月份外贸出口增速下降超预期,两年同比均速增长3.8%,较4月份明显放缓,说明全球需求趋缓仍是我国外贸出口最大挑战。
具体来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5.57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57.9%。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5091.5亿元,下降18.1%;手机3397.7亿元,下降6.4%;汽车2667.8亿元,增长124.1%。
周茂华表示,目前全球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仍然低迷,从越南、韩国等周边国家持续下行的出口情况看,未来电子产品市场的改善程度有限。但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行业出口则一直较快增长,前五个月出口量增长了近八成,未来将成为我国出口的关键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5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汽车整车出口量同比增长93%,出口量已连续第32个月同比增长,当月整车出口额首次超过手机。此前,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95.4万辆,单季度比较已低于中国汽车出口量。这也意味着,今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预测,如果按一季度的出口趋势持续下去,2023年年底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中国很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钰婷对此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了较快增长的阶段性态势,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的汽车出口增量均在100万辆以上,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商务部后续将针对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完善相关工作,比如促进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开展中长期战略合作,鼓励航运公司加快建设滚装船队,扩大汽车出口运力。
此外,5月份中国出口钢材835.6万吨,较上月增加42.4万吨,环比增长5.3%;1-5月累计出口钢材3636.9万吨,同比增长40.9%。至此,钢材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我国钢材出口价格优势依然明显,虽然海外钢铁供给偏弱态势有所缓解,但是我国钢铁企业出口订单指数仍呈现提升态势,从而对钢材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据兰格钢铁研究中心预计,后期钢材出口有望呈现高水平运行,但因前期及上年同期基数偏高,后续的出口同比、环比增长态势或面临一定变数。
与出口增速放缓不同的是,我国进口情况则出现明显好转。在4月份同比下降0.8%之后,进口又在5月份回正,同比增长2.3%,呈现“铁矿砂、原油、煤进口量增价跌,天然气、大豆进口量价齐升”的特点。
具体来看,前5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4.81亿吨,增加7.7%,进口均价(下同)每吨791.5元,下跌4.5%;原油2.3亿吨,增加6.2%,每吨4029.1元,下跌11.3%;煤1.82亿吨,增加89.6%,每吨877元,下跌14.9%;成品油1800.3万吨,增加78.8%,每吨4068.8元,下跌21.1%。同期,进口天然气4629.1万吨,增加3.3%,每吨4003.2元,上涨4.8%;大豆4230.6万吨,增加11.2%,每吨4469.2元,上涨9.7%。
周茂华分析,当前全球通胀压力减轻,价格因素使得国际贸易金额减速,但价格下降也重新提升了生产企业的采购意愿,5月份多类重点大宗商品进口量出现明显增长,进口规模也实现了同比增速回正,反映了当前国内需求稳步复苏,企业正在逐渐走出去库存周期。
RCEP全面生效将进一步支撑外贸增长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4%。对欧盟进出口2.28万亿元,同比增长3.6%。同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对哈萨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增长44%。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5.11万亿元,同比增长4.5%。
“前5个月,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稳定增长,RCEP占我国外贸比重超过了30%。6月2日,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最大的自贸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全面互利、高水平的经济伙伴关系正在不断推进。”吕大良说。
根据商务部披露的信息,我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后,在货物贸易领域,菲律宾将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新增对我国汽车及零部件、部分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空调洗衣机等零关税待遇,经过一定的过渡期,上述产品关税将从3%-30%逐步降为零。在服务和投资领域,菲律宾承诺对超过100个服务部门开放市场,显著开放海运、空运服务,在商业、电信、分销、金融、农业和制造业领域,也给予外商更具确定性的准入承诺。这些都将为我国企业扩大对菲贸易投资往来提供更加自由便利的条件。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进一步指出,过去一年,由于RCEP没有在所有成员国间全面生效,中国同成员国之间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尚未完全显现。而目前菲律宾已经完成最后的生效工作,中国与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满足国内消费扩大升级的需要,巩固和强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全球经济长期繁荣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与美国、日本之间的贸易规模仍处于同比下降的趋势,与欧盟贸易总值虽然保持3.6%的同比正增长,但对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国家的出口仍然处于负增长。
世界银行6月6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经济预计增长2.1%,较1月初的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但仍将低于2022年的3.1%。今明两年,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经济不同区域增长将出现分化。由于中国经济重启刺激经济复苏和几个大型经济体增长前景改善,今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欧洲和中亚地区经济增长将加速。与此相比,所有其他地区经济增长预计将放缓。
周茂华表示,从趋势看,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后续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但从近期数据看,海外需求仍具一定韧性,我国外贸品类齐全、结构持续优化,外贸新动能继续对外贸有支撑,外贸纾困支持政策效果释放,外贸出口仍具韧性。同时,我国消费和内需稳步复苏,企业补库存逐步回暖等,将有助于带动进口继续改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