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地处鲁中腹地,南依泰沂山脉,北临黄河,如一条玉带,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蜿蜒穿行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市后入海。自宋代1130年至1137年,小清河因盐运在济水故道经人工疏导引泺水东流形成运河,航运由此而兴。
880多年来,时兴时废,1997年因水量不足而断航。断航26年后,今年6月底小清河将全线通航,小清河即将再现船桅林立的景象。那么,小清河复航后,将为它的源头济南带来什么?
补齐水运不足的短板
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段,起点为济南荷花路小清河桥下游200米处,途经高新区、历城区和章丘区,终点为章丘区与邹平界处,全长23.34公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三级限制性航道、航道土方开挖、航道护坡、节制闸迁建、改建桥梁、改建跨、临河建筑物、增设航标、新建航道维护基地等。
小清河是集航运、防洪、生态、环保、旅游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河流,是山东省内河航道布局规划“京杭运河、小清河、黄河、徒骇河”为根基的高等级航道网“一纵三横”中的重要“一横”,也是山东省一条难得的具备海河联运开发条件的运输通道。《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中提出,在小清河复航后,将成为山东省内东西货物运输的大动脉。
在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水运处一级调研员苏力看来,小清河复航除了具备上述多个重要功能外,对济南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小清河复航后,补齐了济南没有水路运输的短板,大大完善了济南的交通运输结构。济南也真正有了自己的出海航道,将真正成为一座内陆港口城市,济南将迈入‘海河联运’的新征程。”
水路运输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低碳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占比能达到七八成,运输成本高,济南乃至山东看到了小清河作为内河航运的价值,利用好这条河比新建一条高速公路强很多。小清河复航能实现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完善了济南的立体交通体系。”山东大学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分析。
济南港腹地广阔
无港不成航,实现船通大海,除航道建设外,港口工程至关重要。根据总体规划,小清河沿线规划4个港口11个作业区,共164个泊位,综合通过能力7960万吨。其中,济南港总体规划港口岸线6170米,生产性泊位总数30个,陆域总面积246万平方米。
济南港规划建设了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形成“一港二港区”发展格局。主城港区分三期建设,一期拟建1000吨级泊位8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630万吨/年。章丘港区分两期建设,一期拟建1000吨级泊位6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510万吨/年。
济南港的直接腹地为济南市,间接腹地为聊城市和德州市东部及周边地区。济南港作为新建内河港口,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包括装备制造类产品、工业盐、散粮、钢材等,未来将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开发、现代物流、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预测2025年济南港吞吐量为1040万吨,2035年将达到2070万吨。
以超大件货品运输为例,济南港的腹地有较多大中型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需要运输大件物品,走高速比较昂贵,而且大件物品尺寸超限也会造成很大不便,走水路运输反而经济合理。小清河复航后,可以从小清河沿线港口直接水运至潍坊西港区转水或者采用水路直达至沿海港口。
助力“四港三区”联动
济南“东强”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施“四港三区”联动,策划打造枢纽新城,其中小清河港(济南港)是“空、铁、公、水”四港之一。该片区将集聚打造国际陆海枢纽港核心区,推进枢纽和城市互促联动发展,构建内陆沿海双向开放枢纽、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
“港口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济南港建成后将通过低廉、便捷的运输方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那些对大宗原材料依赖性强的产业以及外向型产业就会慢慢集聚于此,并形成有活力的园区,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苏力表示。
此外,立足济南港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济南还将把港口作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北方重要支点,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济南更深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在港口设置口岸,依托班轮,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济南港打造成国际物流联通枢纽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飞跃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