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络游戏盛行,很多网友都喜欢闲暇的时候拿出手机玩玩游戏打发时间。
而很多未成年人由于没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所以都喜欢拿着父母的手机玩游戏。但是你知道吗?有一些诈骗分子正是看中了这一机会,开始把诈骗的魔爪伸向未成年人。
广东东莞发生的这个案件值得每一个父母警醒!
陈先生有一个女儿,今年刚上初中,平时在家的时候和很多孩子一样喜欢拿父母的手机玩游戏。
一开始陈先生还会管一管这种情况,但考虑到一玩游戏女儿便会老老实实,不吵不闹。所以渐渐地陈先生对于女儿沉迷网络游戏这件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但是陈先生一直叮嘱女儿玩游戏可以,但是不能充一分钱,如果发现有充钱现象直接没收手机,再也不允许她玩了。
所以陈先生女儿一直也是谨记爸爸的教导,没有在游戏里充过钱。
而某天陈先生的女儿在玩游戏的时候,游戏内的一个好友突然私聊她,问她想不想领取免费的游戏皮肤。
小孩子这个年纪,都对那些美美的游戏皮肤很向往,但因为之前没有充过钱,所以陈先生的女儿每次都只能望“皮肤”兴叹。
听说可以有免费领皮肤的机会,怎么可能不心动。
于是她答复想要。
对方看到鱼儿上钩了,于是便要求陈先生的女儿下载一个腾讯会议app,并让其打开手机的屏幕共享功能。
陈先生的女儿照做后,对方又要求陈先生的女儿下载一个云闪付APP,让陈先生的女儿点进去。
就这样对方得知了陈先生手机中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通过这个手段远程操作,将陈先生银行卡里的36万元都转走了。
陈先生的女儿自知被骗,但是不敢声张,还是陈先生在取钱的时候才发现卡里一分钱都没有了。
问了女儿才了解到这种情况,于是陈先生赶紧到附近辖区的派出所报案。
民警也是很头疼这种诈骗手段,最近接到不少报案都是关于诈骗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社会经验少,相对于成年人上当概率更高,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民警也呼吁家长在把手机交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随时观察,不要掉以轻心。
法律分析
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注定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比如本案中相较于诈骗对于智能手机操作不是很熟悉的老年人而言,诈骗未成年人反而更加轻松。
本案中的诈骗分子在法律上又该如何定义呢?
很明显,诈骗陈先生女儿的不法分子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了刑法中的“诈骗罪”,而对于这个在现如今泛滥盛行的罪名,我们也要有一些基础的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而本案中的36万元,已经满足了犯罪数额的要求,成立犯罪。
但是对于这种网络电信诈骗行为,一旦上当受骗很难追回被骗钱财。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一来网络电信诈骗中很多诈骗分子的个人信息都是伪造的,警方很难通过个人信息去定位诈骗分子的位置;
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国内对于诈骗团伙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很多诈骗团伙都转移到国外从事犯罪行为。
比如最近讨论话题很火爆的缅北诈骗分子,便是前往一些“三不管”地区进行诈骗行为。
而在法律上虽然根据属人管辖原则和保护管辖原则我国法院是可以有管辖权的,但是现实中却很少能够做到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关于这些问题,也希望司法机关能出具更合理的方式来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就本案而讲,每个家长们都要对于孩子玩自己手机的行为多留一个心眼,毕竟诈骗行为无处不在,任何掉以轻心都可能付出惨痛的代价。
也希望陈先生被诈骗的钱能够早日找回!
#律师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