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华泰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机器人关节驱动器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液压、气动、电驱等。特斯拉采用的是最早推出,也是相对成熟的刚性驱动器方案。如果电机和减速器性能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在双足机器人领域刚性驱动器将会逐步被取代。近几年新兴的准直驱驱动器技术发展迅速,未来有望替代传统的刚性驱动器。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特斯拉采用成熟的刚性驱动器方案,未来准直驱方案渗透率有望提高
机器人关节驱动器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液压、气动、电驱等。液压虽然功率高,但可靠性和精度低,噪音大,成本高;气动柔顺性好,安全性高,但精度差,时滞高。电驱因其精度、安静、高效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其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刚性驱动器、弹性驱动器到准直驱驱动器的过程。
刚性驱动器:最早推出相对成熟,整体设计较难创新
1983年,早稻田大学研究出刚性驱动器(TSA),自此TSA在双足仿人机器人上广泛应用。结构上,TSA是常规无刷电机驱动高传动比减速器,有些在电机端增加刹车,在减速器和输出端增加高刚性力矩传感器。
力矩测量上,TSA是基于电流或应变片式力矩传感器。控制上,TSA控制简单,精度高。功率和效率方面,TSA无功率可调,效率较低,安全性较差。
TSA整体设计方面已经较难有创新,在合适工作区间内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只能到200-300W/kg,远没有达到动物肌肉的500W/kg,同时也解决不了机器人受外部冲击时零部件强度问题,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优化设计上。
弹性驱动器:技术路线多样,多数结构和控制复杂
动物利用刚柔并济的肌肉骨骼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储存和释放能量,调节能量在时间和功率密度上的不匹配,提高关节爆发力,同时能够实现落地缓冲。1995年,MIT推出弹性驱动器来模拟肌肉系统功能,使关节表现出柔顺、安全和高能量效率特性,目前已演化出SEA、PEA、CEA和MEA多种结构。弹性驱动器多在刚性执行器的基础上串联或并联弹性体。
力矩测量上与刚性传感器较为类似。控制上,多数弹性驱动器方案结构与控制复杂,精度一般。综合来看,由于弹性体引入,系统为欠驱动,给控制带来了难度,尤其在机器人腿部使用,机器人整机的运动控制比较难实现。
准直驱驱动器:新兴技术,编码器和电机功率密度为其主攻方向
受限于工艺和技术,电机直驱的扭矩密度不能满足机器人应用的需求,因此,2016年Wensing等推出准直驱驱动器(PA),采用电机加低传动比减速器(如行星减速器)的方案,实现高带宽力控和良好的抗冲击能力。2023年UCLA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案设计了不同于特斯拉的新型人形机器人结构。
结构上,PA主要由高扭矩密度电机、低传动比减速器、编码器和控制板等组成。力矩测量上,PA应用电流环检测。控制和效率上,PA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上,PA由于具有反驱特性,安全性好。PA未来的主攻方向是编码器技术的创新和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
风险提示:
TSA技术超预期突破,PA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特斯拉机器人技术路线变更。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