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去美元化”进程需要大量的沟通与协调,也需要每个国家都愿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才能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整体改革。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1971年,美国时任财政部长康纳利这句话展现出的狂妄与傲慢,让世人印象深刻。数十年来,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在全球肆意收割资产,掠夺财富。
但随着“苦美元久矣”的国家与人民越来越多,美国的相对实力越来越衰减,摆脱美元的主导地位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项。在广大非西方国家,一轮“去美元化”的浪潮正在兴起……
人民币“救场”阿根廷汇市
在万里之外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币迅速成为市场的新宠。阿根廷Newsan集团表示:“我们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使用人民币支付货款。集团在阿根廷国内外都有人民币账户,它在相当程度上确保了我们的货物供应。”
Newsan集团是阿根廷规模最大的电信与家电设备制造商,使用中国设备制造手机、冰箱和洗衣机已有历史。通常来说,生产这些产品所需的配件需要先从中国等国家运到阿根廷,进行本土化组装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但是,这种“进口替代”战略自去年开始愈发难以为继,因为支付进口所需的美元储备已经见底。
随着美联储自去年开始不断加息,阿根廷比索兑美元汇率持续暴跌,众多的阿根廷企业被逼到生产线难以为继的地步,普通民众也感受到一波明显的“消费降级”。
阿根廷今年2月份通胀环比上升6.6%,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到了惊人的102.5%,刷新3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字仅次于津巴布韦、黎巴嫩、委内瑞拉和叙利亚。随之而来的,是青年人群失业率飙升至30%,而官方贫困率早在去年下半年已达到39.2%。
一方面,物价飙升,超市里的物价几乎每天都在变,连牛奶、西红柿这些基本的生活物资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工资却不断缩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方设法带家人到工作单位蹭饭,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采购都要拿出手机算上半天……为了防止比索被进一步抛售,阿根廷央行不得不用手中的美元外汇收购比索。然而,阿根廷央行外汇储备在一轮轮的救市中已然见底。
美元霸权导致阿根廷经济严重衰退。图源:GJ(下同)
阿根廷这轮经济衰退的原因很多,但美联储加息难辞其咎。2015年12月,美联储首次宣布加息,阿根廷外资应声回流美国,本土货币比索一泻千里,当年跌幅就超过30%。到了2019年,阿根廷的全年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54%。去年美联储不断加息后,阿根廷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
今年4月底,阿根廷政府在重重压力下作出一项历史性决定——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此前,阿根廷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在2009年和2020年签署总额为700亿和13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今年1月,阿根廷和中国再度扩大货币互换协议规模。
中国是阿根廷的第一大进口对象和第二大出口对象。这样的抉择,意味着阿根廷的外汇储备几乎在一夜间大增近2成。那么,人民币“救场”的效果如何呢?根据6月中旬汇率,阿根廷比索兑美元已回升至约246:1。而在4月份,这个数字曾达到惊人的500:1。
印度饱受美元外逃之苦
正在试图减少对美元依赖的国家,绝不止阿根廷。
6月11日,一艘满载俄罗斯原油的油轮缓缓停靠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港。作为一个原油进口国,这不过是巴基斯坦海港每天都在进行的作业,却引发各路媒体追踪报道。究其原因,不在于巴基斯坦进口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原油,而在于支付原油的货款既非美元也非卢布,而是人民币。
巴基斯坦和俄罗斯今年4月达成了这笔交易,这是巴基斯坦首次用人民币支付根据政府间协议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对于巴基斯坦来说,这节约了本就缩水的美元外汇;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帮助其规避了来自西方的制裁;放眼世界,人民币几乎是唯一满足双方需求且具备稳定购买力的货币。路透社称,这标志着巴基斯坦以美元为主导的进出口支付政策出现重大转变。
因为对俄制裁,石油美元体系正被美国亲手削弱
与巴基斯坦关系素来不睦、与美国地缘战略迅速接近的印度,也饱受美元资产外逃之苦。去年11月,外资在印度股市抛售总额已超20000亿卢比,金额比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还要翻一倍。今年1月,美国知名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发布了一份针对印度阿达尼集团的做空报告,致使阿达尼市值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就蒸发480亿美元,印度大批股民损失惨重。
对此,作为印度首富和印度总理莫迪重要政治盟友的高塔姆·阿达尼,愤怒指责这是针对印度的蓄意攻击。“这不仅仅是对特定公司的毫无根据的攻击,而且是对印度机构的独立性、诚信和质量,以及印度的增长故事和雄心的蓄意攻击。”
有分析认为,阿达尼集团损失巨额资产的背后,除了华尔街金融财团意图牟利外,还与阿达尼集团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以低价大量进口俄罗斯能源有关。印度石油执行官维诺德·库马尔6月17日表示,俄罗斯原油在印度石油进口中的占比在2022年之前不足2%,但今年已占20%。到2024年,这个数字将达到30%。
面对美元带来的麻烦,印度试图在对俄能源贸易中推进双方之间的本币结算。但是,由于“印度制造”吸引力有限,卢比的国际信任度还不高,俄罗斯对此并不热衷,印度在无奈之下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去年6月,印度进口一批价值1.7亿美元的俄罗斯煤炭,结算时使用的就是人民币。
尽管这笔交易在印度国内引起不小争议,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今年5月公开表示,不再在印俄贸易中接受卢比。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拿到了大笔卢比,却很难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摆脱美元依赖难以“速成”
5月24日,一个名为亚洲清算联盟的国际组织忽然受到关注。在该组织会议上,如何尽快建立一个与现行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并行的跨境金融结算系统,减少在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成为各方最为关切的议题。
亚洲清算联盟成立于1974年,共有伊朗、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缅甸、不丹和马尔代夫9个成员国,属于区域性的金融机构。该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帮助成员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但过去40年来长期游离在国际舞台中央以外。
类似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并不鲜见,但面临的问题却一直存在——“去美元化”的想法早已有之,但想要找到美元的替代者并不容易。然而,2022年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西方对俄制裁,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通胀,为发展中国家尝试摆脱美元依赖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落”的态势下,从拉美的阿根廷与巴西,到亚洲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已逐渐找到减少美元依赖的现实路径。
但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国家虽不排斥“去美元化”,但对“去美元化”的理解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俄罗斯、伊朗、朝鲜等受到美国严厉制裁的国家而言,他们更多是从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考虑货币选择问题,使得这轮“去美元化”浪潮带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对于更多的非西方国家而言,规避美元因利率与汇率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才是首要考量。
美元的主导地位也并非短时间内可以替代。据SWIFT统计,2022年,在国际支付货币中,美元占比达41.3%,领先欧元的35.7%、英镑的6.5%、日元的2.8%,以及人民币的2.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截至去年底,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货币中美元占比高达58.4%,几乎是第二名欧元的三倍。
两者之间的差距,意味着令美元“去武器化”而非彻底抛弃美元,才是这轮“去美元化”浪潮最大的交集。这也意味着这轮“去美元化”进程需要大量的沟通与协调,也需要每个国家都愿意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才能推动全球货币体系的整体改革。
来源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艾舟
编辑 深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