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销售减肥产品起家,凭借“想瘦哪儿就瘦哪儿”的宣传语曾火遍大江南北,在明星代言和强势宣传之下,绿瘦的产品销量一路狂奔。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日,广东壹健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健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它的前身正是绿瘦集团。
毛利率达70%
体重管理服务套餐贡献主要收入
壹健康成立于2009年,靠体重管理业务发家,2017年拓展至慢病管理市场。体重管理业务包括体重管理相关产品和服务,其中体重管理服务套餐贡献主要收入;慢病管理业务包括慢病管理产品和配套服务,主要提供男性保健需求。
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壹健康实现营收为20.52亿元、17.96亿元和24.23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87亿元、-1603万元和1.17亿元。2021年净利润亏损,主要是因为体重管理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报告期内,体重管理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6.08亿元、10.92亿元和14.05亿元,占比分别为78.4%、60.8%及58%;慢病管理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4.44亿元、7.04亿元和10.18亿元,占比分别为21.6%、39.2%及42%。
壹健康产品和服务保持高毛利率,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达到67.3%、70.3%及72.5%,净利率分别约为9.16%、-1.03%及4.62%。其中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达到72.5%的高水平。
体重管理服务套餐分为四个周期,提供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体重管理产品及个性化套餐组合方案、运动建议、专业指导及培训、行为矫正及饮食建议,帮助客户调整生活习惯,实现体重管理目标。
壹健康向客户提供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提供OTC药品、保健品、智能硬件产品以及增值服务。慢病管理业务一般分为三个子板块,即男性健康管理、女性气血管理及糖尿病管理,其中男性健康管理贡献该业务八成以上收入。
所谓男性健康管理,主要是提供补肾强身的OTC药品及保健品,如鹿茸颗粒、参桂鹿茸丸等产品。女性气血管理也是主要提供滋补气血的OTC药品及保健品,如调经祛斑胶囊、养荣百草丸等产品。
去年研发费用占比下降
大部分开支用于购买互联网流量
随着壹健康的业务规模扩大,营销费用也水涨船高,为经营费用的最大组成部分。2020-2022年,壹健康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9.18亿元、10.44亿元和14.01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到44.8%、58.2%及57.8%。
从销售及营销费用结构来看,大部分开支来源于互联网流量购买和人工成本,2022年两大类开支分别为9.15亿元和3.81亿元。2022年,壹健康将线上销售渠道扩张至直播平台(抖音、快手等),导致互联网流量采购开支增加。
截至2022年末,壹健康拥有6114名员工,其中销售人员数量为2703人,占比达到44.2%。壹健康表示销售团队扩大及奖金因销售额的增加而增加,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反观研发费用,则占极低比例。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2590万元、2700万元和2110万元,占总收入比重1.3%、1.5%及0.9%。对于2022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壹健康表示大部分研发项目于下半年启动,以致人工成本及第三方开发商的研发费用减少。
黑猫平台投诉超2000起
两次欲在A股借壳上市未果
据公开信息显示,壹健康集团成立的14年间,曾多次改名,2009年12月至2016年9月为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为绿瘦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为绿瘦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13年,央视就曾报道,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热销产品,“玉人胶囊”和“贝兴牌左旋肉碱茶多酚”的产品批号,分别显示属于西安三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长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绿瘦公司涉嫌冒充保健品、注册地造假以及非法添加等问题。
此后,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曾曝出其“套路营销”“虚假宣传”等问题。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截至2023年7月8日,黑猫投诉平台中关于壹健康全资子公司壹邦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壹邦健康”)的投诉已累计2000多起。
图据黑猫投诉平台
从绿瘦健康到壹健康,该公司还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常客。
2015年12月,停牌半年的新中基(ST中基)发布了重组预案,拟作价15亿元溢价62倍收购广东绿瘦100%股权。
当时业内对该项交易颇有争议,焦点集中在绿瘦产品是否有效、是否会有效带动新中基向大健康产业转型等问题。这笔高溢价的收购也引来了监管的问询。
对于高达62倍溢价收购、盈利承诺如何达成等监管层的问题,新中基并未直接进行回应。最终在2016年5月,新中基发布公告称,由于相关交易方未在约定期限之内支付相关款项,此次资产重组不了了之。
首次借壳失败后,2020年5月18日,棒杰股份(002634.SZ)发布公告称,拟向绿瘦集团股东优创投资、实控人皮涛涛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绿瘦健康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棒杰股份的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棒杰股份虽未提及实控人将变更为何人,但重组与实控人变更同步运作,还是引发了市场对其是否触发借壳的猜想。
不过,不到半个月,该项收购案“因核心条款未能达成一致终止”。
此次,改名后重新启动IPO的壹健康转投H股,不过壹健康还表示,公司可能于香港上市后的适当时间内进行A股发行。
两地上市似乎给足了市场想象空间,但其是否能成功上市,其产品和销售问题又会对其IPO带来多少影响,还有待观察。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