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收入过低:问题不仅仅在企业
工资收入占GDP比是一个个重要指标,它可以衡量收入分配构成。
从逻辑上说,工资虽然是通过企业的形式的发放,但是,高与低,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说,不在企业,而在制度的整体的分配构成。
也就是说,决定财政、企业、个人三者分配关系的是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是一个代发工资的机构,所有工资标准都是财政定的;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多了一个变量,但是,仍然是由财政定义分配结构,所不同的,工资是通过劳务市场供求关系去平衡的,这个平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成本。
理论上说,体制成本过大,企业失去了赚钱效应,经济萎缩,工资自然会低;体制成本小,企业有了足够的赚钱效应,资本积累越多,对劳动的需求也越高,从而在竞争中必然提高工资。所以,当一个国家工资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过低时,反映的不是道德问题,不是中国的资本家比美利坚的更贪婪,也有可能是体制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你骂工厂的小老板也没用,他们也要活命,不然谁还投资?
我们从去年底开始,强调扩大内需。
能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通过内需来稳增速、稳就业、稳物价,那就是要看民营的状态,能不能实实际际地提高劳动者的第一次分配收入,这显然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堵点”,因为,中国不属于消费型经济。
消费型经济的指标为:工资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指标超过40%,2021年,中国居民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比重仅为24.2%,而发达国家为55-65%。越是占比低的国家,越是发展不起来。
是不是企业的老板们赚得太多,不顾及劳动者的利益呢?
作为个别企业这种情况肯定会存在,但是,系统性思维不能对整个民营经济下这样的结论。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劳资关系的必然性。
工资的高低,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求关系。资本的确是唯利是图,哪里赚钱,就涌向哪里,涌入资本越多,对劳动力需求越多,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成为资本的洼地,人员工资自然上来了;现在的情况是倒过来了,企业赚钱效应过低,2022年所有民企利润总计,不过22000亿元,比不上收利息的银行,银行2022年纯利23000亿元。而民企近4700万家,也有说已经减到了4450万家,摊平了算每家月每利不到4200元。
如此低微的利润水平,说明不是中国的老板比美利坚贪婪,而是中国企业赚钱效应,远不能与美利坚相提并论,其中有高端与低端生产的问题,也有体制成本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