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会议举办者想要举办一场“碳中和”的绿色会议,那么首先要正确的理解什么是第一范畴排放、第二范畴排放和第三范畴排放。它们都与一场会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第一范畴排放
第一范畴排放是指与会议组织方直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包括会议场地、设施和参与会议的人员所产生的排放。例如,会议组织方使用的办公楼、会议场所、活动场地、用的水(包括一次性瓶装水)、用的餐具、会议餐(是否良食)、用电量、纸张印刷材料消耗量、空调制冷系统的碳排放等,都属于第一范畴排放。此类排放是会议组织者可以直接控制和管理的。
第二范畴排放
第二范畴排放是指与会议组织方间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因为会议所需的能源或物品是从外部购买的。这包括为会议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承包商和合作伙伴所产生的排放。例如,为会议提供电力的发电厂、运输服务的交通工具等;安排的酒店(包括酒店清理房间的太频繁就碳排放更高);都属于第二范畴排放。会议组织者虽然无法直接控制这些排放源,但可以采取选择低碳能源、更为低碳环保供应商的措施,来间接地去降低这部分排放。
第三范畴排放
第三范畴排放是指与会议相关的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超出了会议组织方直接控制、直接能影响的范围。这包括与会议参与者的出行方式相关的排放,如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工具选择、住宿期间的能源消耗,以及与会者在会议期间的活动等所产生的排放。会议组织者可以通过提供可持续交通方案、鼓励低碳出行、鼓励与会者自带水杯、倡导垃圾分类等等措施来间接影响和减少第三范畴排放。
所以,会议举办者首先就需要知道碳排放是有第一范畴、第二范畴和第三范畴排放,从而综合的考虑和采取措施来减少会议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才能把它办成一个“绿色会议”。要真正做到“碳中和”的话,任重道远。目前很多会议所谓的“碳中和”,还任重道远、常常以偏概全了。所以,必须说清楚是哪方面的减碳。
(本文是#中国绿发会绿色金融工委ESG研究#系列第六篇。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金融工作委员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