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CEO访华第一站去联想,产业大佬密集来华,标普:去中化代价大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段时间,国际科技巨头的掌门人密集访华,包括苹果CEO库克、辉瑞CEO艾伯乐、高通总裁安蒙等,当然也包括英特尔全球CEO帕特·基辛格和AMD CEO苏姿丰。
值得注意的是,苏姿丰来到中国的第一站去了联想,业界猜测可能联想YOGA 2023新品中将会有很多基于AMD锐龙7000平台的产品。
就在科技巨头CEO密集来华之际,标准普尔在分析企业去中化深度报告中指出,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去中化代价大。
苏姿丰访华的目的
从目前的行程透露来看,苏姿丰访华的目的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体现对中国市场和国内产业链的重视;另一个是推介自己的AMD锐龙7000平台。
时光回溯到2018年,国外某知名科技网站发布了一篇深度报道,介绍了AMD在中国市场上的一些努力以及取得的回报。文章中指出,2017年AMD在中国大陆市场和中国台湾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市场增速高达58%,远超竞争对手英特尔的20%增速。并且,中国大陆市场和中国台湾市场在该年度为AMD带来了17.47亿美元的合计营收,也远远超过了第二名美国市场的13.64亿美元,和第三名日本市场的12.42亿美元。
根据独立分析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依然是全球第二大的PC市场,2022年出货量为4850万台;另外中国也是重要的服务器市场,根据IDC 发布的《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为273.4亿美元(约合1888.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1%。
而从AMD 2022年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该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就是数据中心市场和PC市场。另外,中国代工产业链在PC和服务器市场也很有影响力。因此,苏姿丰访华是为了展示出AMD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重视。
另外,苏姿丰访华第二个目的无疑是想在下行的PC市场中继续蚕食英特尔的市场份额,以取得更好的业务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AMD数据中心业务表现非常优异,不过消费者业务却出现了很大的下滑,两项抵消该季度AMD盈利和去年同期基本是持平的。
2月17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了2022/23财年第三财季(2022年10-12月)业绩报告,联想保持了PC市场的领导地位,个人电脑业务蝉联全球冠军,市场份额达到23.1%,运营利润率也保持在7.3%的高水准。
作为PC行业的龙头,如果联想采用更多的AMD芯片,那么即便是市场下行周期内,AMD也有望走出上扬曲线。同时,AMD对自己的锐龙7000平台也是很有信心。
北京时间8月30日,AMD举行了线上直播发布会,正式发布了采用全新5nm工艺Zen4架构的锐龙7000系列台式机处理器,根据发布会上展示的测试数据,最新的6款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都超越了当前第12代酷睿旗舰Core i9 12900K。
并且,锐龙7000系列还拥有7040HS系列,满足轻薄笔记本在高性能方面的需求。据悉,首发的锐龙7840HS处理器最高拥有8核16线程的的规格,24MB的缓存容量。
拥有这些性能出色的处理器,AMD定然想在PC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大佬密集访华背后是去中化的高代价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和汽车产业巨头的CEO密集来华,就连特斯拉公司CEO马斯克都被爆出可能会在4月份来华。这将会是马斯克第十次来华。据称,为了给这次来华做铺垫,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签约仪式率先落地。4月9日,刚刚升任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的朱晓彤出席并见证了签约仪式。
而在中国高层举办的经济复苏论坛上,大约有上百位外企高管出席了相关活动。在美国宣扬对华脱钩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业巨头却并不想错过中国经济复苏的红利,有美国媒体将这种行为定义为“叛变”。
不过,除了市场因素,日前标准普尔在最新报告中给出了深度解读。
在报告中,标普追踪了三星和台积电去美国建厂的行为,以及戴尔集团的去中化战略等一些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外地的行为。
针对戴尔等公司的行为,标普指出科技公司把产能移出中国大陆的同时,可能会失去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部分机会!估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在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中的占比将从2021年逾80%,下降至少10~20个百分点;手机生产占比则将缩减15个百分点。
此前,戴尔公司紧随华盛顿当局,宣布禁用中国芯片。根据台媒的报道,戴尔去中化战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优先排除中国芯片业者在中国晶圆厂投片生产产品;第二步,在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与周边产品的供应链上“去中国化”,以美国市场为主,在大陆以外晶圆厂生产产品,在2027年前完成美国内销品100%“去中国化”。
不过,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戴尔去中化战略的代价并不小。数据显示,戴尔每年出货量约5000万台PC,而其在中国的工厂及合作伙伴,为其供应了65%的产品。不仅要付出转移供应链的成本,戴尔也会在舆论声中失去中国市场。数据显示,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戴尔一直占据中国PC市场前三名的位置,而在2022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区的出货量暴跌46.5%,近乎腰斩。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戴尔去中化战略的执行,未来该公司不仅会让出中国PC市场top 3的位置,出货量甚至有可能趋于零。
标普在报告中指出,各厂商正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其他市场,这些移动将对业者的经营效率造成压力,并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消耗大量管理团队的精力。对于戴尔而言,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11%,所以付出高昂代价去迎合欧美客户需求也是可以理解。不过,对于车企和一些在华业务占比高的科技公司而言,“去中国化”是一个并不理智的选择。
就以芯片代工产业来看,由于立场问题,标普并没有提到去中化背后的美国芯片本土制造战略。目前来看,正如台媒引用台积电内部人士言论所讲到的,至少在未来3-5年,芯片代工产业链转至美国需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考虑欧盟、日本和印度都在有意扶持本土化产业链,美国构建芯片到终端产品的供应链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可能无法构建这样的中间环节。那么“美国芯片美国造”将在高生产成本之外附加高产业链成本,进一步加大终端产品厂商的运营压力。
此前有报道称,去中化已经从电子产业蔓延到汽车产业,有汽车结构件供应商在东南亚和欧洲寻找建厂的机会,以响应客户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显然,国内政府层面也注意到了这些声音,并为此做出了动作。
后续如果还有公司明目张胆的实行自己的去中化战略,大概率将率先失去中国市场,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对等制裁,戴尔快速失去中国市场,以及美光被针对性调查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后记
知名企业大佬密集来华是一个主动的信号,从公司个体上表示了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产业链的重视,从这些公司总体效应上也增强了中国市场复苏的信心。当然,戴尔可能不会是最后一个出于市场考虑宣布去中化战略的公司,但更多的公司会选择温和的多元化布局。对于中国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这是挑战,当然也是走出去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