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数据,反映了制造业的三个难题
今天偶然翻到了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的工业统计数据,意识到前几个月,很多身处制造业的朋友四处贩卖焦虑,并非只是个别企业的个别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884.6亿,同比下降16.8%,而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2万亿,同比下降0.4%。
这说明,在与去年同期营收相当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了。这反应了当下中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内需市场是否能够消化当前产能,而内需市场的严重内卷,以价换量对制造业长远发展是否是饮鸩止渴?
而另一个问题我们同样不得不面对,在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已经突破15.5%,而高新技术企业又是获利能力更强的企业代表,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不断增加,传统企业努力升级转型,企业利润却相对收窄的现象,说明了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上,在市场转化上依旧存在短板。
提到企业利润下降的问题,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可能远不及实际情况。例如,数据显示,国有控股企业同比下降21%,股份制企业下降18.1%,私营企业下降13.5%,外资企业下降12.8%。这数据并不能单纯解读为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的获利能力更强,显然,在市场下行的大趋势下,如何控制企业成本才是关键。
难怪于一个有着二十多年管理经验的朋友对我坦言,大扩张时代结束后,突然发现没人会做精细化管理了,提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似乎只有裁撤人力一途。
那么,是大部分行业都面临利润下降的难题吗?也未必。
依旧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下降,12个行业利润增长。比如,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同比增长最多,达到46.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17.9%,通用设备制造17.9%,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9%。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政府的基础建设投入,依旧在拉动整个经济的稳定,能源、机械领域的获利大多来自于此;但这是否也说明,很多行业的利润下滑同样与此有关?
看一看纺织业下降的23.8%,通讯电子行业下降的25.2%,农副产品加工业下降的33.2%,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下降的52.2%,除了出口端不畅以外,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的上升是利润下滑的主因。
“内需市场的增长不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新技术的市场转化不足以带来相匹配的收益空间;生产成本的上涨抵消了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效能。”这可能是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思考的三个难题。
前些天,有个企业界朋友告诉我,三年前他曾请教某经济学专家企业发展的问题,专家告诉他,“走出去,引进来”。三天前他又请教这个专家,专家只告诉他“别想那么多,活下去再说”,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要想发展,必须生存,这没问题,可不想着发展,又如何生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