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条举措助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苏州被“点名”
交汇点讯 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政策措施》),将依托毗邻区、产业链、创新圈、交通网,支持苏州、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共同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开放枢纽。
早在2021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印发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构建“一核两带”格局。“一核”指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指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和南向拓展带,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此次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政策措施》围绕做强虹桥商务区这“一核”,做优做精南北向拓展带,引领带动长三角全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个层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那么,这三个层面具体是什么?
第一大层面是强化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由于虹桥商务区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枢纽,《政策措施》紧紧牵住增强虹桥商务区核心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支持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提出了试点国际高标准电子商务规则、培育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率先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等5条具体措施。
第二大层面是促进“一核两带”融合发展。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北向拓展带,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组成的南向拓展带,共同构成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重要两翼。《政策措施》围绕支持以“一核”辐射带动“两带”,以“两带”特色功能支撑服务“一核”,提出了构建高水平区域创新网络、率先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跨省市道路测试、开展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11条具体措施。
第三大层面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沪苏浙皖四省(市)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的重大平台,是长三角联通国际的重要门户。《政策措施》围绕加强服务长三角地区的功能平台建设,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逐步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提出了提升国际航空服务功能、共建跨区域轨道交通网、构建全链条科研服务体系等8条具体措施。
在《政策措施》中,苏州被直接“点名”。记者注意到,在长三角41个设区市中,苏州的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去年达到23958亿元。
《政策措施》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动创新场景开放和应用互联互通;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推进共建中新“国际化走廊”;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支持在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区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区,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支持太仓持续深化中德合作,推动建设中德(太仓)产业合作发展基地,打造对德合作新高地;推进太仓港区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建设,用好联动接卸业务模式,鼓励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业务,打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
“在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苏州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表示,苏州更高水平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近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亮点纷呈。
“我们聚焦‘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核心功能,组织实施《苏州行动计划》,打造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复合枢纽,共同参与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建设,拓展智慧交通应用场景,‘虹桥品汇苏州港’等进博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布局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建设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金晓虎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姚政宇 许海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