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2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259.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7.8%。即便全部发电都用于电动车充电,我国电网可承载的单位小时同时进行高压快充的车辆约400万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如何破解电力供给难题?
昨天,《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发展报告》白皮书在上海发布。它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联合研究编撰,聚焦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发展,深度分析轻量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换电模式,对城市新能源发展的作用。
面对供需之间的矛盾,白皮书聚焦正在兴起的“标准化小电池慢充换电”模式,评估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减排效能。以成都贵阳模式为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鹰明智通以“充储换”一体化为特色,采用智能化、轻量化的小电池,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分布式储能的需求,通过自建私有云采集传输车辆运行数据,并进行电池的全生命周期集中管理。
“从效益来看,电力‘削峰填谷’带来收益,‘车电分离’模式延长汽车使用期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大幅降低成本。另外,还节约了电动汽车的补电时间和空间成本。”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昌新说。
针对充换电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白皮书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比如,围绕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提出推动汽车企业、电池企业、能源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组建“电池银行”;鼓励换电新能源汽车信贷及保险创新,支持探索开展裸车(不含电池)消费信贷业务,鼓励保险公司研究开发换电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等。(记者 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