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省经济发展迅猛,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提升。
根据2022年经济数据显示,合肥GDP总量已经达到了12013.1亿元,成为安徽第一个万亿级城市,也是长三角地区第8个万亿城市,长三角副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此外,合肥的人均GDP也达到了12.68万元,成功反超马鞍山、铜陵等地级市,实现了经济总量、人均GDP两大关键指标“双料冠军”。
那么合肥发展有多快?根据分析2010-2021年,近11年经济数据对比,各大城市在全国的排名,深圳仅上升了1名,南京上升了7名,昆明上升了22名,而安徽合肥则上升了27名,领跑全国。
当然,由于各大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基础稍差的城市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增速更快,高水平的城市由于基数过大,能够保持高速发展存在较大难度。
不过安徽省会合肥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也许有人会说,合肥的发展主要是靠区划调整,“三分巢湖”就是最大功劳,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去掉如今管辖的县级巢湖市、庐江县,合肥的GDP总量依然能够超过1.1万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十五年前与江西南昌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经济总量低于南昌,但通过十五年的发展,合肥的GDP总量已经超过南昌近5000亿元,人均GDP也领先1.5万元,“霸都”合肥绝不是浪得虚名。
合肥
安徽已经全面融入长三角,以合肥、芜湖、滁州等代表的安徽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活力日益显现,如今无论是在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还是传统制造业、新型建材、钢铁等领域,都是亮点纷呈,安徽已经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制造业十强行列,合肥更是被誉为“最牛风投城市”。
一方面,安徽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安徽这些年不断调整区划,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比如“三分巢湖”、寿县划入淮南,枞阳划入铜陵以及推动县改区,城市体量小、区划不合理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
这些年安徽除了大力支持各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大做强省会合肥也是不言而喻,因为在中西部内陆省份,缺少一个龙头城市带动,无疑将会导致被周边强市“虹吸”,合肥的崛起意味着安徽经济发展有了“发动机”和中心。
不过由于合肥崛起时间还不长,相比周边的南京、“苏锡常”、杭州、宁波以及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等城市,合肥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持续锻长补短,在江淮大地上崛起一座龙头型的超大城市。
为此建议进一步拓展合肥发展空间,提升合肥的综合经济实力,具体来说建议如下:
设想一:建议将无为市、枞阳县划入合肥
“三分巢湖”之后,无为市被划入芜湖市管辖,这些年无为市虽然整体经济发展还不错,特别是芜湖积极推动跨江发展,包括江北新区的设立等等,但从县域经济排名上看,这些年无为停滞不前,大有下滑趋势。
安庆作为安徽的老省会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底蕴,还是城市基础等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但这些年发展也是不温不火,中心城区带动能力还不是很强。
与相邻的江西九江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今的九江GDP总量已经突破4000亿元,而安庆还在努力突破3000亿元,下辖县域较多也是安庆的不利之处,但也成为安庆经济发展的关键。
为了拓展铜陵市发展空间,将安庆管辖的枞阳县划入铜陵。枞阳划入铜陵之后,对铜陵土地、人口等方面有了极大提升,但铜陵作为一个“短小精悍”的地级市,带动能力依然有限,枞阳发展与原安庆其他县市并无太大差异,甚至还有下滑趋势。
小编认为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循序渐进式区划是一个大趋势,为此建议,将枞阳县、无为市划入合肥市管辖,有几个方面好处。
一是全面拓展合肥发展空间,推动合肥由“滨湖大都市”向“沿江大都市”迈进,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驻地迁入枞阳附近,形成省府在如今合肥市区,市府在沿江,并全力支持合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铜陵
二是合肥综合实力强劲,这些年合肥带动肥西、肥东、长丰以及庐江等县区明显,长丰如今已经成立新能源基地,大项目持续落地长丰,未来合肥带动无为、枞阳也是轻而易举,加快推动下辖县市迈入千亿GDP俱乐部。
区划调整之后,对于铜陵和芜湖都有损失,建议支持铜陵与芜湖合并,回归江南,打造沿江特大城市。
设想二:建议支持肥西、长丰、肥东3县改区
合肥目前仅有4个区,我们选择周边的城市进行对比,像周边的南京有11个区、武汉有13个区、杭州有10个区,就连芜湖就有5个区,因此合肥4个区远远与城市定位和发展不相匹配。
为此建议加快推动肥西、肥东、长丰3县改区,提升城市建设空间,在安徽中部地区打造一个比肩成都、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区人口1000万以上)。
通过区划优化调整,相信未来安徽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以芜湖、阜阳、滁州、安庆等城市副中心或者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安徽全域崛起,力争通过10-15年的时间,一举进入全国五强省份行列。
以上仅为小编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欢迎提出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