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9月6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服贸会围绕“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年度主题,举办了15.5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10场高峰论坛、102场专题论坛、18场边会和72场推介洽谈。线下参展企业2400余家,线上参展企业6700余家。
截至6日12时,2023服贸会累计入场近28万人,共达成1100余项成果,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在新成果发布方面,7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发布成果139项。其中66家首发125项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
在医疗健康领域,诸多企业乘着数字化东风,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各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展出了一系列走在前沿的高科技医疗设备与解决方案。
在纳通科技集团展区,纳通智能手术室系统、纳通关节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载药纳米机器人等一系列尖端医疗科技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纳通在智慧医疗赛道的创新布局。
纳通科技集团展区
以纳通关节机器人为例,针对现阶段单髁置换存在的短板,纳通提供的科学高效靶向优化,为关节置换临床诊疗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其利用自主研发的创新分割算法,突破了机械臂控制和导航定位等关键技术。
纳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纳通关节机器人可稳定识别基于骨性结构病变的CT图像,迅速且准确地识别解剖位点、匹配相应的关节假体型号、辅助骨科医生更快速地准确规划手术路径,以亚毫米级精度准确截骨、全方位保护、复杂骨面有效切削技术智能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以此提高手术效率,并有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远程心电中心、脑组织通道测量分析仪、孤独症康复项目、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认知障碍筛查、深睡小屋、健康检测一体机、数字运动处方系统……在通用技术集团展区,记者看到,观众正体验着集预防、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
通用技术集团展区
其中,紧凑型头部锥束CT精准成像系统、脑组织通道测量分析调控仪等产品是通用技术集团最新的航天医学科技创新成果。通用技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航天医学是通用技术集团的“独门绝活”。比如为满足空间站应用而研发的紧凑型头部锥束CT精准成像系统,通过新型成像技术的突破,实现设备的智能化、低剂量、轻型化、移动化。
“目前,该设备已进行临床实验,未来可通过车载、机载、舰载等方式,为自然灾害、特殊场景、极端条件等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医疗救护提供保障支撑。而基于脑细胞外间隙理论研发的无创可穿戴光电一体化脑康复仪,已应用于地面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脑病治疗当中。”该负责人说。
在生物医药产业链各环节,数字技术亦随处可见。在本届服贸会上,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除了展出人用疫苗、血液制品、生物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还带来其在“5G+生物医药”智慧生产方面的应用成果,包括生物制品智慧生产车间模型、血液制品智慧生产车间模型及全自动单采血浆机。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展区
其中,生物制品智慧生产车间模型微缩展示了疫苗全自动、智能化的包装环节。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生物疫苗生产过程调度可系统协调多种设备,采用AI人工智能算法,同时利用MES系统的图形化、可视化的手段审核分析电子批记录,综合实现了生产环节的可视、可控和智能化,从而进一步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而中国生物血液制品智慧生产车间模型展示了血液制品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产品从投浆至包装的全生产流程,即通过多个数字系统深度融合实现产品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生产,并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全链条信息化对接,综合实现了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近年来,数字技术赋能医疗健康产业各领域的巨大价值日益凸显。在医疗行业生态圈开拓新增量的同时,越来越多患者得以享受到更科学、高效、便捷的服务。《2023—2027全球数字医疗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110亿美元,2023年至2030年将以18.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至8092亿美元,全球医疗数字化转型已成大趋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其实数字技术对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早已开始,比如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折叠”已预测出约100万个物种的超过2亿种蛋白质的结构,涵盖科学界已编录的几乎每一种蛋白质。
“从本次服贸会的一系列数字医疗产品可以看出,我国数字医疗领域的发展正在加速。如果在这个时代,继续闷头以传统方式搞医疗研发,那注定是要被时代淘汰的。医疗健康和数字技术的结合非常有前景,甚至在很多医疗领域,数字技术带来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盘和林说。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