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纷纷退出气候倡议,发生了什么事情?
摘要:
日前,“21家中国公司被SBTi科学碳目标除名”的事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企业退出或者暂时搁置气候倡议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同样值得深究。
最近,“21家中国公司被SBTi科学碳目标除名”的事情,经《环球零碳》点出后,引发了行业不小的关注和讨论(环球零碳原文:21家中国公司被除名,企业该如何规避“漂绿”风险?),有其他媒体的朋友们紧跟着报道,目前暂时还未得到相关公司的正面回应。
不少业内的朋友找到《环球零碳》与我们一同探讨,见仁见智,这也让我们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的兴趣。比起“漂绿”,企业退出或者暂时搁置气候倡议背后的原因和逻辑,似乎更加值得深究。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是当前全球企业制定碳中和目标时所采用的主流国际标准之一。依照企业所属的行业及类型,SBTi旨在规划企业近期和长期应采取的减排行动,确保企业行动与1.5°C控温目标一致。
不过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最开始SBTi并没有要求所有承诺实现科学碳目标的企业都按1.5℃的温控目标来执行减碳计划;除了一些特别规定的行业和加入“1.5℃商业雄心”联盟的企业。但从2022年7月15日起,SBTi就只接受符合1.5°C轨迹的范围1和范围2的目标提交。
更加严格的减碳目标并没有阻挡更多企业加入气候倡议的热情。
根据BCG的统计,去年10月前,还只有71家中国内地企业向SBTi科学碳目标递交承诺书,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隆基绿能、远景科技集团、京东、联想、伊利等可持续意识跑在前面的公司。但截止到周四发稿前,已经有237家内地企业承诺制定科学碳目标。不过被验证的目前只有96家。
图说:递交科学碳目标的中国内地企业数量
来源:SBTi官网
本次暂时被除名或者暂时主动退出的公司中,不乏许多行业领先的知名公司,比如天合光能和四川永祥,代表的是光伏行业;秦淮数据,则代表了信息和通讯技术(ICT)行业;还有中通快递,代表了物流行业。
这些公司的主动或被动选择,都折射出了相关行业发展和减碳道路上,企业的权衡与取舍。
01
光伏行业:特别阶段特殊作用
2023年上半年,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企、光伏产业链价格快速回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与环境效益更加凸显。而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1-6 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8.42GW,同比增长 154%,其中集中式光伏在“风光大基地”项目建设提速等推动下实现超预期增长;而分布式光伏则随着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等行动,继续形成强有力的装机支撑。
总体而言,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已于今年 3 月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装机电源。
这便凸显了光伏行业在现阶段展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持。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可以预见是光伏业务还会持续增长和扩张。
四川永祥作为通威集团的子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涉及高纯晶硅硅料、单晶硅棒、烧碱、聚氯乙烯、电石渣综合利用水泥等。根据通威披露的财务数据,永祥新能源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达到了65.90亿元。
永祥也在官网上表达了扩大产能的决心:到2023年底,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42万吨,根据中期发展规划,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80-100万吨,进一步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另一家退出SBTi倡议的光伏组件公司天合光能,根据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就比去年同期高了38.21%,而碳排放数据也是节节攀升,企业运营范围碳排放(范围1+范围2)从2020年的58.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到2021年的87.96万吨,而2022年更是达到了118.79万吨。
图说:2020-2022年天合光能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其实天合光能ESG报告中的数据信息非常清楚和明晰,笔者也看过不少企业的ESG报告,能像天合光能这样坦诚的企业并不多。
来源:天合光能官网
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光伏企业目前仍处于快速扩产阶段,其实很难实现科学碳目标倡议要求的每年线性减少4.2%的绝对排放量。
图说:SBTi所要求每年线性减少的绝对排放量(范围1+范围2)
来源:SBTi官网
现阶段光伏行业正是能源转型的支柱之一,产能也尚未达峰。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光伏行业的工作重心还不在气候目标上,企业扩张扩产就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企业很可能无暇顾及碳排放。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强势扩张迈入更为成熟的可持续增长阶段之后,如期履行科学气候承诺的可能性也会更高。
另外,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更多的碳排放都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上游,也就是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生产等环节。
天合光能的主营业务是做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配套的运营服务,更加靠近C端。而根据天合光能所披露的价值链碳排放数据,上游的碳排放量也可见一斑:天合光能自身运营的碳排放有118.7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而价值链碳排放高达1713.58万吨,对比一看相形见绌。
图说:天合光能2022年价值链总碳排
来源:天合光能官网
而这里就不得不提到SBTi倡议中对于范围3的规定。虽然目前SBTi提出的1.5℃的目标主要涵盖的是范围1和范围2,但在目标验证过程中,也会对范围3目标进行评估。
SBTi在文件中对碳排放覆盖范围明确提到:如果公司范围3的排放量占范围 1、2 和3排放总量的40%或更多,则必须将其纳入基于科学的近期目标。而范围3的近期目标则规定,每年最低要线性减少2.5%的碳排放。
图说:SBTi所要求每年线性减少的绝对排放量(范围3)
来源:SBTi官网
而这个规定很可能就是绊住天合光能提交近期目标的原因。价值链(范围3)减碳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难点,从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天合光能是最近一年才开始关注价值链的排放,短期内就提出针对范围3的目标,并且承诺做到每年线性减少2.5%的绝对排放量,对企业来说确实力所不能及。
不过,即使目前光伏行业的重心不在气候目标上,光伏产品想要出海,却不得不面对产品碳足迹核算、披露和认证的“卡脖子”要求。欧盟很多国家都要求光伏组件厂商提供光伏产品碳足迹或环境声明EPD。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打开天合光能的ESG报告,看到的都是产品碳足迹相关的目标,而电池和组件的单位产量碳排放强度可以看到确实在减少,根据推测这也可能和更多的绿电使用相关。只不过SBTi所有要求的组织碳目标,目前还没有看到太具体的。
图说:天合光能产品碳足迹目标
来源:天合光能官网
02
碳排大户数据中心
对于信息和通讯技术(ICT)行业,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 固定网络运营商和数据中心运营商来说,减碳的重点在于范围2中“外购电力”的减排。
像秦淮数据这样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营商,外购电力的排放占了大头,而最有效的减排路径其实就是实现100%使用绿电。
比如腾讯就在2022年签订了超534,000兆瓦时的绿电合同供2023年使用,官方表示有四个数据中心將在2023年100%使用绿电。
图说:数据中心能耗构成
来源:东西智库
但就秦淮数据目前对ESG实质性议题的关注,很可能还是把“数据安全”、“合规运营”等议题放在了更前面。
来源:秦淮数据官网
其实秦淮数据也提出了和100%使用绿色能源的目标,并承诺到2040年实现。不过根据秦淮数据的目标规划来看,似乎并不能达到SBTi倡议可接受的最晚时限。
来源:秦淮数据官网
SBTi能接受的企业最晚实现100%绿色电力全覆盖的时间是2030年,并表示这个时间是和1.5℃的温控目标是一致的。
来源:SBTi官网
根据秦淮数据披露的数据,2022年秦淮数据总用电量是3032.27吉瓦时,而截至2022年底,通过交易手段获得的绿电有7.69亿度,大约占总用电量的25%。
来源:秦淮数据官网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有相关从业者告诉《环球零碳》,等到绿电绿证新政策开始逐步落实、电力因子相应调整之后,估计会有更多企业通过绿证来实现绿电使用。
03
物流行业减碳尚处起步阶段
如果不是近期中通快递发现被“除名”,可能还不会有太多人把目光放在物流业减碳。但快递、物流行业,其实一直都是碳中和的难点和薄弱点。
仓储物流行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仓库、配送中心、港口、运输车辆船舶飞机等基础设施,每天消耗巨量能源,产生大量碳排。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信息,2022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105.8亿件,比上年增长2.1%。
物流业横跨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机械设备和信息化等领域,覆盖商贸、快递、制造业等多行业的复杂服务业,因此物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也十分复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绿色物流分会副秘书长赵洁玉介绍,近年来,绿色物流分会牵头起草了《企业绿色物流评估指标》《物流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两项行业标准。但物流行业依然缺少统一的碳排放标准、编制碳排放清单、碳达峰目标及路线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任豪祥表示,绿色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物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绿色物流相关政策和标准落地难,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目标的矛盾阻碍绿色物流发展等问题。
目前中通快递的官方网站上除了公益和捐款外,搜不到任何和碳排放、ESG相关的数据披露信息。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当前公路运输占比偏大,而新能源车辆推广普及率也不高,重型新能源货车商业化量产尚未实现。物流行业践行气候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有从业者表示,交通行业率先实现零排放非常关键。如果全国能够统一实现物流车100%电动化,物流行业实现“碳中和”可能会容易一些。
大到不同国家,小到不同企业,其实都有自己的节奏,SBTi代表的只是一种方法论。最重要的,还是要跟着自己的节奏来。
来源:环球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