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浙江省湖州市域内建设中的南浔区湖杭高速双林段与田园、村落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新时代交通建设壮美图景。
据了解,该项目是浙江省综合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高速项目,也是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的“一纵”。建成后,将形成“井”字高速网,有效缓解现有G25杭宁高速公路、S13练杭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对推进湖州、杭州等地区的经济联动发展,加强杭州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视觉
杭州都市圈迎来最新进展!在近日举行的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杭州市政府作了关于《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的说明。其中提到“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都市圈向心力不断凝聚”。
有序推动携手共绘“同心圆”
杭州都市圈起步于2007年,是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之一,也是全国首个都市圈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目前包括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
多年来,各成员城市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为重点,不断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迈上新台阶。
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认为,全国已经形成34个都市圈,根据其发展水平,分为成熟型、发展型、培育型三类。其中,杭州都市圈被列入全国六大成熟型都市圈之一。
“设置观察员城市是杭州都市圈的一大亮点。”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曾刚看来,观察员可以观察其所参与的都市圈,以决定是否加入;同时,都市圈成员也会综合评估观察员,以决定是否同意其加入。设置观察员城市是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有序推动都市圈建设的行动。
2020年底,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安徽省宣城市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
“跨省域布局是杭州都市圈的另一大亮点。”曾刚认为,杭州都市圈跨省布局综合考虑了资源互补、产业分工、功能定位等因素,不是简单地“摊大饼”“拉郎配”。目前,已经公布的国家级跨省域都市圈发展规划仅有两个,分别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和《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杭州都市圈或有更多安徽籍“成员”。安徽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黄山、宣城、池州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借力发展。
在受访专家看来,即将发布的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有不少看点值得期待。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浙江省是国内首个共同富裕示范省份,杭州都市圈成员未必都是浙江省内城市,未必都是经济强市。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体现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考验规划的成色。
“都市圈也可以看成是城市的一种软性扩容。相关规划的发布会让中心城市杭州市和其他成员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将进一步消除,推动杭州都市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胡刚说。
采访过程中,有企业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达了对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期待。
“国家级都市圈的成立对中心城市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可以加强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发展机遇,比如更便利的通勤、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和更多的区域发展机会。”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提质升级打造数字热土
数字经济是杭州都市圈的特色亮点。数据显示,目前杭州都市圈集聚了浙江76%以上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和国内70%以上的云计算能力,培育形成了一批数字经济龙头标杆企业。
围绕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目标,近年来,杭州都市圈通过共建数字产业集群、共筑数字科创中心、共创产业数字化示范等,不断加快数字技术与都市圈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走进绍兴市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家电事业部的无人车间,只见一辆辆智能小车往来穿梭运送原料,一只只机械手臂忙碌操作。从仓储、物流、计划排产、加工制造到质量控制,所有环节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深度信息化。
上述场景实现的背后是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卧龙电机产业大脑”项目。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未来工厂21家,接入电机、变压器等智能设备超万台,实时在线率达80%以上;服务企业近4000家;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10个行业领域,减少故障停机时间80%,生产效率提升50%。
“正是因为产业数字化,数据实现了精准匹配,上下游企业降低了供应链采购成本,缩短了研发和交付周期,破解产业链协同低效难题,确保供应链稳定。”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杭州都市圈统计专委会发布的《2022年杭州都市圈发展报告》,2022年杭州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39698亿元。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和衢州5市合计实现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162亿元,增长8.6%。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曾刚认为,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能互通互认,数字经济则会举步维艰。打破资源要素的流动壁垒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之一。杭州如果能够借助杭州都市圈这个平台,数字经济方面将会有更好表现。
发挥优势构筑科创高地
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定下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新目标。会议通过了《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了杭州都市圈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全国绿色智慧幸福样本和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四大战略定位。
上述规划还提出“三步走”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都市圈;到2025年,成为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典范,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圈;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都市圈,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然而,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评估报告》认为,杭州都市圈前有上海大都市圈虹吸之势,后有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金义都市区追赶之忧,要保持区域竞争的优势地位需要付出加倍努力。
在受访专家看来,科技创新能力是当前杭州都市圈亟待补齐的短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未来杭州都市圈实现跃升的重要路径。
“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曾刚分析,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杭州科创力量与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市相比,研发投入相对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偏少、能级偏低。如何借助创新性举措,不断优化和完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集聚一批高能级研发机构,是当前杭州都市圈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科创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曾刚提到,人们普遍认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科研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去杭州或者国内其他城市,则可能会被认为不够慎重。还有一些观点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片面地理解为,上海是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江苏等是科技成果转化地,认为后者没有必要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杭州对未来发展挑战有着清楚的认知。《评估报告》提到,科技创新硬核实力有待增强。高能级科研基础设施还不够多,创新主体规模还不够大,科学研究成果和产业创新成果还不够丰富。
当然,就科技创新而言,杭州都市圈并非绝无优势。
“杭州都市圈中,尤以黄山、宣城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曾刚分析,头部科技企业无论是总部选址,还是项目落地都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因素。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该区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湖荡纵横,环境优美,对头部科技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批知识创新型总部企业。
当前,积极迹象正在显现。独角兽企业作为世界级创业生态的标志,其数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出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强弱及其创业生态的完整性。今年4月,由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全球有1361家独角兽企业,杭州有22家。
杭州都市圈大事记
●2007年5月,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宣布启动建设杭州都市圈。
●2010年10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杭州都市圈发展蓝图逐渐清晰。
●2014年3月,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成为全国首个都市圈转型升级的综合改革试点。
●201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杭州都市圈被列入“一核五圈四带”的“五圈”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8年10月,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浙江省衢州市、安徽省黄山市成为新成员,杭州都市圈迎来首次扩容。
●2020年底,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成为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观察员城市。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