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
数读
大足一季度
实现GDP192.5亿元,同比增长6.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利润同比增长14.5%
完成技改投资34.7亿元,占工业总投资56.7%
如果你家中有一把产自大足的厨刀,不妨掏出手机扫一扫刀身的二维码,你将获取包括产品名称、刀柄材质、品牌归属、产品质量、包装规格、生产日期,乃至产品介绍、品牌故事、防伪标识、购买渠道等在内的10多项信息。
小小二维码,何以“隐藏”了这么多信息?这就不得不提到大足建成投用的国内首个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是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大足这一传承千年的传统手艺和特色优势产业,搭上了工业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并在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方面始见成效。
“我们是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五金企业,自2021年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感受到了切实的利益和实惠。”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桥丰五金”)总经理黎勇,同时也是第五代飞天刀剪非遗发扬人。他告诉记者,企业发展至今,已由过去的一间手工作坊,成长为一家年产各类刀剪上千万把、产值超2亿元的规上工业企业,旗下150余款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当传统锻打工艺遇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两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良品率。”黎勇说,这是他这一年多来感受最深的几点。
“过去,为了方便产品溯源,我们也采用在刀身贴上二维码的形式,但耗时费力不说,纸质二维码也容易损毁。”黎勇说,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产品在质检合格后会用激光在刀身打上二维码,不仅随刀具终身可扫可验可溯源,还节省了人力,每年可为企业降本30余万元。“以前在日产刀具近两万把的生产旺季,仅仅用于粘贴纸质二维码的工人就至少要四五个,现在全部由机器代劳了。”
据了解,桥丰五金在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时,还投入近300万元进行了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改造,投入看似不小,收益却也颇丰。
一把刀具从钢材原材料到来到消费者手中,需经过制胚、热处理、冷作、检验等多个环节,细化至近40道工序,经过十多人之手而成。黎勇告诉记者,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和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序不变、工艺不减的情况下,一条生产线所需要的工人,从过去的30人左右缩减至现在的25人左右:“一年多来,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左右,良品率也同步提高5%左右。接入平台后,企业一年降本增效的综合收益近百万元,只需三年就能收回前期用于技改的投入成本。”
这只是大足549家五金企业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通过平台运行实现生产物资、人力线上调度,节约生产周期,减少用工量,通过平台可溯源产品生产环节,精准把控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臂厚镗薄、省力好使、耐磨经用,是千百年来大足刀具赢得好口碑的关键,为此,我们立足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在2021年建成投用了全国首个五金制品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为大足五金企业面向全国提供数字化赋能服务。”大足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覃勇介绍,此举意在将“小”“散”“弱”的传统五金企业用“网”链接在一起,从而引导五金企业“内提品质、外拓市场,精益生产、敢于溯源。”
目前,大足已开发完成云智销、云智采、云智造、云码系统、云ERP、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电商平台、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供应协同平台、仓储管理平台、数字大学等功能模块。通过赋予产品“数字身份”,可实现上下游企业标准化对接、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溯源、消费用户与生产工厂直联,推动企业管理数字化。
目前,大足五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549家,158家企业实现上线运行,五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接入138家企业,其中127家使用了云码、ERP系统、云制造系统等应用系统,每年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12%,企业库存降低21%,交货周期缩短27%,为企业降本4600余万元。大足五金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还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入选2022年重庆市十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重庆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案例。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