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自己人”:但是,一定要读懂政策语言生命
#时事热点头条说#
李迅雷有一个感慨:中国政策的语言,从字面上往往看不明白。
不都是汉语言吗,怎么就会从字面上看不明白?
政策有小大之分,大政策下有小政策,小政策上有大政策,如果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是真看不明白。大政策是海纳百川,区别在小政策。
比如:资本的无序扩张。
这就是小政策,是有针对性的,实际整治的是个别案例,不是所有资本。马云在上海滩上放言:如果银行不能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结果是蚂蚁金服被改变了,这就是对小政策的诠释。
蚂蚁金服可以说是合法的金融中介,注册资金30亿,当年撬动了千亿量级的资金,净赚百亿以上,这当然很厉害。但是,普而不惠,实际上套出来的还是银行的钱。叶檀女士说,蚂蚁是个神奇的公司,别人办不成的事,它能办成。
但是,对蚂蚁金服的整治,并不意味着取消了金融中介。现在满世界的都是金融中介,反而没人管。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由于信用低,缺少抵押物,入不了银行正门。没关系,今天去银行没办成,明天就会有一大堆金融中介电话过来,中介与银行是通的,你办不成的事,它们行;只来过要实际的贷款利率从5%,提高到了7-15%,等于是雁过拔毛,实际上是盘剥。这反而没人管了。
又比如:房住不炒
从字面上看,是限制房子的金融属性,回归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只是大政策,要看小面的小政策关心的是什么?
各地方城市最关心的是房子不能跌,至少不能大跌,房价中的60%是地方财政的收入,大跌了谁还会拿地?所以,不炒是双刃剑,往上炒多半没人管,往下炒要有分寸,别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这样一说就明白了,恒大2021年初就想降价促销,不可以;昆山两处楼盘七折促销,立即叫停。住房不炒,心系民生,但是,不等于房子真要降到大葱价。这种政语言,相信体制内的人都门清。
最难领会的政策语言,还是对民营经济的定位。
过去是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这种地方一定要有主次,毫不动摇地“支持、鼓励、引导”非公经济,这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想为偏远山区的电网建设投资,一定是“支持、鼓励、引导”,不会动摇;如果你要求与国企平起平坐,这就错了,“支持、鼓励、引导”的前提是发展公有经济,不能与这个前提冲突。
上海财大的刘元春说,国企贷款利率可以低到1。8%,而民企的市场利率是5%,实际上很难拿到,如果民企也要1。8%,那就是不懂事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大政,具体的事要遵循列宁的教导,要具体分析。
《意见》出台,政策语言有一些重要变化,在两个毫不动摇中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之外,又加入了“发展壮大”,不谈扩张的问题了;民营经济不仅是“自己人”,而且是下一个百年计划的“生力军”,时间的尺度也给出来了。但是,人们会发现,一切照旧,没感觉有什么大变化。
这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如此鼓舞人心的政策语言,听到了春雷,却未见春雨?这就是李迅雷的感慨:中国政策的语言,从字面上往往看不明白。
原因还是大的政策没有变,
“自己人”、“发展壮大”、“生力军”,包括“鼓励、支持、引导”,都是非公经济的主导前提下的,这是宪法定的原则,不可能改变。
刘世绵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取消国营与民营的区别,意思是不以所有制做为政策的标准,一切交给市场,不能因为是国企,就可以减免税,就可以低息贷款,就可以优先准入,不以所有制为价值取向,那以什么为价值取向?以市场效率、规模、行业、技术含量等市场要素,养老是未来的大事,不管你是国企,还是民企,投资了都可以享受同等的优惠,这等于是割掉了计划经济最后的尾巴。
刘世绵的提议能走通吗?政策不是也在表态,给民企同等的市场地位吗?
这就是要把握大的方针了,具体的项目可以同等,宏观经济不可能,如果你分不清大政策和小政策,就会误判。
政策非常温暖,现实一切依旧,因为底层逻辑不会改变。
在经济繁荣期,一切问题不大,非市场化行为的冲击也不那么明显,但是,三年疫情过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已经耗尽了十几年打拼下来的小家底,加之外部环境的复杂,市场准入、贷款利率、各种高税费、以至于《劳动法》,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出来了。
这种局面下,由于经济表现为生产过剩,政策的纾困力度有限,决定了民营经济将经历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
专栏
终身受益的经济课
作者:头铁的小王
99币
917人已购
查看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