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锦辉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应急装备的发展获得国家层面的引导。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对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园区、企业、科研机构的积极性,推动安全应急装备加快高质量发展。
集中力量加快重点领域装备发展
近年来,我国安全应急装备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优质企业和先进产品。与此同时,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炳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列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产业政策还不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例如,我国建筑安全领域的智能集成平台等装备没有统一的规范及标准,在装备建立及出口方面形成了重复设计或出口认证等方面的障碍。同时,缺少完整规范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标志标识标准,相关基础综合标准缺失,企业仍然按照各自规定的标志标识进行生产,导致安全应急产品通用性较差。
二是相关产业核心技术有待提升。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起步较晚,大部分产品仍未摆脱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状况。尤其是部分大型、关键性安全应急装备在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高水平安全应急需求。例如,航空灭火救援装备、高端城市救援装备等发展滞后甚至处于空白。
三是市场需求有待发掘。当前相关产品采购以政府管理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为主,家用和个人需求尚未释放,存在市场供需脱节、产学研脱节、相关主体资源共享脱节等问题。
《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应急装备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王炳文认为,《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作出了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一是为各地政府部门明确了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相关产业立体式推进。二是为相关行业主体提供了发展战略指引,聚焦地震和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城市内涝灾害等十大重点领域,起到引领产业发展“指挥棒”作用。三是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确保政策落地,增强了相关各类市场主体的信心。
中国安全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赵建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应急产业核心产品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产业集群效应不足,安全应急文化有待进一步推广,缺乏完整配套的规划。“《行动计划》在研发攻关、市场推广、集群发展、打造龙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各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将带来庞大的采购需求,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高质量的安全应急装备配套,居民消费升级也带动个人及家庭对安全的更高层次需求。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的潜力毋庸置疑。”
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形成创新生态
目前,多地已将安全应急装备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例如,湖北、四川、甘肃、浙江、广东等都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同时,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催生新的市场需求。例如,5G的应用促进应急通信装备的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催生更先进的监测预警装备。
王炳文说,随着各级政府对事故灾难救援处置装备及服务需求增加、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升级需求加速、民众对个人及家庭安全应急产品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工业基础的提升使安全应急装备国产化水平更高,不仅催生了更广阔的新消费需求,还增加了有效供给。
“未来,落实好《行动计划》,要围绕安全应急装备产业供需、市场创新和市场推广,建立政产学研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协调推进机制,加速安全应急产品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王炳文建议,鼓励地方支持安全应急产业园区汇聚国内外高端科研机构和领军人才,建立安全应急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器,支持优秀科技企业建立并不断升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风险投资的助力,扶持有“独门绝技”的企业发展。鼓励各类职业院校根据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安全应急制造业培养大量相关高技能人才。
赵建军建议,围绕研发和应用这两个核心,以应用为导向,逐步形成系统和成熟的安全应急科技研发和支撑管理体系。在《行动计划》中,“研发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很关键。同时,要细化政策文件、完善行业标准和数据库,引导各类资金流入安全应急装备领域。
对于安全应急装备的技术创新,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采访中,还有专家建议,未来应优先将安全应急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首位。由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创新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影响巨大,未来应侧重或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安全应急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创新。同时,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应发挥应用需求拉动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创新与应用互为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