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期某省正摸底排查城投自贸区债券及城投境外债券情况,包括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币种、债券发行额、融资成本、今年四季度及未来几年需兑付本息金额、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此外,排查还关注两类债券偿债资金来源、未来是否存在偿付风险、是否已存在展期或违约行为等内容。
自贸区债券又被称为“明珠债”,是指面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已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区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所发行的债券品种。自贸区债的发行人可以是境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自贸区债券市场成立于2016年。当年上海市财政局面向上海自贸区区内及境外机构投资者成功发行了30亿元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正式宣告了上海自贸区债券市场的诞生。但是首发后市场陷入沉寂,自2019年才实现自贸区企业债的首发,2022年市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2023年自贸区债发行火热。
据Wind数据统计,自2021年到2023年7月期间,自贸区债累计发行183只,发行规模达1247.69亿人民币,其中城投企业发行总额为696.37亿人民币,占总发行量的55.81%;AA+评级占比最大,为36.61%;存续期多集中在3年期,债券所在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以及山东省等地。
城投自贸区债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密集发行。华福证券的一份研报分析认为,其原因有三个:城投处于新一轮收紧周期中,境内融资难;城投中资美元债市场遭遇了“政策、利率双杀”,难以低成本融资;自贸区债相比境内债和中资美元债拥有募集资金用途灵活、可缓冲外汇市场波动风险、发行限制少等优势。
城投境外债,一般指地方城投企业,在境外发行的,以美元、欧元、离岸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常见的上市场所包括港交所、澳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
自2015年2044号文(《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布以来,中资企业境外债发行由“额度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城投企业境外发债经历了快速发展期。但受美联储加息导致境外融资成本上升和地产美元债信用风险传导影响,2022年以来中资美元债一级市场发行与净增量大幅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中资海外城投债存量620只、存量规模为948.39亿美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