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专题片《“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工程师》中他成功“出道”迎来荧屏首秀,他就是,“馒头哥”——刘小鹏,现为中国能建湖南火电项目安全环保监察部主任。他来自大西北,是能建湘军青年中首批走出国门,服务海外工程的青年之一,他先后在印度、越南、迪拜等海外项目,十几年如一日跟随丝路工程一路修行、一路成长。
馒头哥:右二。
关于成长
2006年,初到印度,他要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国度、极度恶劣的环境、难以沟通的印度式英语以及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模式。项目建设之初,条件艰苦,现场环境恶劣,他跟小伙伴们带着口罩、举着雨伞睡觉,以抵挡半夜侵袭的雨水与风沙;为了攻克语言关,他随身携带电力单词本,房间贴满学习条,空闲时,耳机往耳朵上一挂,大伙便都知道他开始新概念英语的学习了;为精进技术,他天天钻现场,翻阅专业资料、图纸,跟在老师傅后边追着问。
2014年在越南项目期间,“馒头哥”跟小伙伴们自发组成爱心支队,利用闲暇时间在当地为空巢老人义务劳动、为特困家庭募捐财物、为当地中小学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出力;先后协助筹资支援当地基础设施增建项目等。团队的善举温暖着当地民众,常常有当地村民悄悄给项目部送来自家果蔬、特产、海鲜等物品表示感谢。
关于爱情
“馒头哥”是典型内敛的理工男,因为工作和性格的关系,婚姻问题一直是家里人头疼之事。直到遇到了“卷子妹”,项目部新来的翻译女孩像一束阳光照进他心田。
他俩在千里外的印度相逢,感情的幼苗在心中生根发芽。女孩总不吃早餐,他就偷偷把饼干、零食塞进她的电脑包;女孩乘坐半夜的飞机出差,他不睡觉也要送她去机场;女孩乘飞机,他总是条件反射般护住她,防止女孩磕碰;走在大街上,他总习惯性把女孩拉到马路内侧;小节日里,他会偷偷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走几十里去给女孩买小礼物……
2015年,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二人携手从印度到越南,再到巴基斯坦,“卷子妹”说:他们的爱情虽没有山盟海誓,也必受漂泊之苦,但“馒头哥”的善良与体贴值得托付一生,她会永远心存感激,因为哪里有“馒头哥”,哪里就是家。
关于家
很多同事羡慕“馒头哥”是双职工,但事实上,夫妻俩聚少离多。他们小孩两周岁生日那天,来不及给小孩庆祝生日,“卷子妹”带着无尽的思念赶往土耳其项目现场,“馒头哥”则捎上深深的不舍赶往迪拜,家中徒留认真搜寻完每一间屋子也寻不见爸爸妈妈的落寞小背影。短暂欢聚之后便又是长达半年的“一家三口、身处三国”的别离生活。
孩子还小,还不能理解为什么每天都见不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幼小的他会在视频的时候“发情绪,故意不理视频这头的大人”,但会在视频挂断后,对着手机声声呼唤爸爸和妈妈,也会在半夜惊醒后牵着奶奶的手说“我要找妈妈”;久别重逢时,小朋友会用陌生的眼睛打量眼前突然出现的真人很久,拒绝靠近,但会在听到爷爷说“你不理爸爸妈妈,他们就又走了”之后害怕又欢乐地扑过来,又亲又抱再也不撒手。
兴许等孩子长大了,才能真正明白坚守的意义,当别人再问起“爸爸在哪儿?在干什么?”的时候,他能满脸自豪地说:爸爸是光明使者,是丝路点灯人。
“馒头哥”的小故事诉说完了,它平凡得可能没有任何记忆点,但却像极了每个湖南火电人的小缩影。(通讯员 王瑶 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