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富到阶下囚,汉能太阳能的陨落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免费收到我们的最新内容,感谢支持
2022年12月17日网传汉能系创始人、前首富李河君已于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至今杳无音信。
“汉能大了,雾霾就小了”,曾让汉能家喻户晓。老板李河君从全国首富到破产仅5年;汉能已经崩塌。但实际上,在押注薄膜发电的时候,在每一笔关联交易上签字的时候,在操纵市场的时候,李河君的结局或许就已经注定。
李河君曾自诩创造了中国商界两个传奇,一个是在中国云南金沙江建成了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另一个传奇是进军薄膜太阳能行业,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推动者。殊不知,这两个传奇成了李河君陨落的注脚。
1.早期大学生,靠水电站发家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1983年考上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李河君的经商头脑便一再展现。
1989年,考上研究生的李河君并未继续攻读学业,而是凭借从大学老师处借来的5万元开始了创业生涯,成立了汉能集团的前身华睿集团。不过,暴击很快来临,短短3个月,李河君因投资失败赔光了钱。好在李河君没有被打倒,此后他日夜“泡”在中关村,通过倒卖电子元器件、设备、儿童玩具、房地产、铁路运输和开矿等等,硬是还了债、翻了身。
从1989年至1994年,短短5年时间,李河君的财富积累至8000万元。此时,李河君卷入的是我国小水电建设的狂飙时代,敏锐的李河君抓住了机遇,并快速投入其中,在全国各地陆续收购了多个中小水电站。
2002年,在获得云南省即将开发金沙江水力资源的消息后,李河君迅速一口气与云南签了6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总规模高达2300多万KW,超过三峡水电站。他在云南金沙江建成了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历时10年,耗资200亿元,2011年建成投产,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也成了李河君的现金奶牛,据传每天的收益高达数千万元。
短短5年间,李河君利用这笔资金赚到了8000万元,这是他的人生第一桶金。
2.耗资500亿,选择CIGS太阳能薄膜技术
从2010年,在晶硅大行其道之时,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毅然选择了CIGS薄膜路线,2012年,汉能宣布,预计所有基地的总产能达到200万千瓦,在2012年底其薄膜组件年产能已达到3GW,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将成为规模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企业”。
一手耗资超500亿元。并购了国外四家太阳能公司。
2013年,收购德国Solibro公司,掌握了全球转换率最高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2013年,收购美国Miasole公司,掌握了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磁控溅射沉积技术。2014年,收购美国GSE公司,拥有了柔性共蒸发CIGS产品全球最高量产转化效率。2015年,收购美国Alta Devices公司,拥有了转化率最高的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技术。
3.成为中国首富身价1655亿,3个月后被资本做空,股价暴跌
2013年,汉能借壳铂阳太阳能在香港上市,后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2014年正式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 以870亿元的身家首次登顶 “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
2015年突破了3000亿港元,李河君也以1655亿的身价登顶中国富豪榜。曾被《胡润财富》评为“中国大陆首富”
2015年5月20日,距李河君成为首富仅3个月;开盘20分钟,汉能薄膜发电股价崩溃了40%,李河君的个人身家随此蒸发了936亿元。对于股价暴跌,汉能一直定义为被恶意做空,但有关汉能的利益输送、虚假财报、管理冗余等诟病开始见诸报端。
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在半小时内从7港元跌到3.91港元,跌幅高达47%。这次暴跌让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蒸发1440亿港元,李河君的身价也因此蒸发上千亿。幕后黑手是美国两家对冲基金——辩证资本(Dialectic Capital)和伍德资本(Lakewood Capital),它们的理由是汉能薄膜发电的财务和商业模式有问题。
汉能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全年亏损122亿港元,是前四年盈利总和的近两倍。停牌四年后,汉能选择主动退市。
2019年6月11日宣布从香港资本市场完成私有化,并计划回归A股汉能拖欠员工工资、社保等消息扑面而来,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
4.汉能的商业模式:靠关联交易支撑营收规模
2015年初,汉能集团与其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之间异常密切的联系引发英国金融时报的质疑。
简单来说,通过向母公司出售生产设备,再将母公司生产完的材料购回,继而给母公司的下游企业或别家企业安装,通过简单的左右手来回倒的运作模式,汉能薄膜轻松获得50%以上的净利润率。
“耀眼”业绩下其股价也开始起飞,外界对这支“妖股”的质疑还涉及股价操纵——汉能薄膜的股价在半年时间里翻了七倍,市值巅峰时超过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
2016年7月,汉能一口气发布了4款太阳能汽车,李河君面带笑容,驾着工程样车穿过人群。
从2017年,汉能高调推出“移动能源”,从汉瓦、汉墙、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用品等一系列发布会广为吸睛。试图冲破黑色520的阴霾,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汉瓦”新品发布会;与此同时,终端调转为分布式光伏市场,广撒经销网,其也成为了最早的光伏经销商训练营。
2018年实现营收212.5亿港元,净利润为51.93亿港元,而仅其营口移动能源产业园的总投资就高达340亿元,仅一个产业园的投资金额就已经超过汉能薄膜发电收益的全年净利润。汉能不得不采取各种融资手段去弥补现金流的空缺。李河君旗下的产业因为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很多项目本金难以收回。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薄膜行业的艰难性,但我以为两三百亿的投资就差不多了,用金安桥水电站的盈利投五六年就行。但没想到所需要的投资这么多,行业培育期这么长。”在2019年的一场采访中,李河君道出了心中感慨。
5.巨头的陨落,李河君从中国首富变成了“老赖”
2020年因为拖欠租金汉能总部被拆,紧接着多家关联公司走向破产清算,汉能最终还是走向了败局,目前企业仍在破产审查。8月,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商汉能控股(Hanergy)成功使硅异质结模块的效率提高到了24.85%
2022年7月。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3家汉能公司债权拟全额转让,债权本息超12亿元。
此外,汉能吴忠市太阳山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招募意向重整投资人。浙江长兴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物、在建工程、办公设备等整体资产将于十日后再次上架拍卖。而这已经是其第三次上架拍卖,前两次分别为2.21亿元和1.76亿元起拍,却均以流拍告终,本次降价至1.41亿元再度起拍。而此前,汉能集团旗下总投资高达146亿的金安桥水电站,也被司法拍卖。
2022年9月14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新名称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在经济高速发展,各方投资热情高涨的时间里,汉能乘风而起;到了潮水褪去时,产品上并没有多大优势的汉能原形毕露。
6.汉能错在哪?
归根结底,是李河君押错了光伏技术路线吗?与光伏产业当前主流的晶硅技术路线不同,汉能及李河君一直坚持薄膜光伏路线。薄膜路线的优点是柔性化、利用场景更灵活,但在市场成熟度和成本上远逊于晶硅路线。
实际上,时至今日,曾就职于汉能的异质结技术人才仍活跃于光伏业界,是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及降本增效的重要力量。技术路线,并不是其最关键的症结所在。
前首富李河君和汉能商业帝国的坍塌,根源在于其畸形的商业模式和资金运作。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私信“新能源’二字,行业分析报告我想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