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欧班列运营质量报告:西安超成渝领跑,跨城、跨国“共建”成关键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李果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经历数年发展后,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结合各地班列运营数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对2022年的中欧班列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2023年中欧班列的发展趋势。
龙头西安年开行量剑指“万列”
据国铁集团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欧班列已开行11年,当年全国总开行量达到1.6万列。从各个城市/地区班列运行情况看,2022年,可划分为较为明显的发展梯队。
第一梯队为“领跑”梯队,含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地,开行量均超2000列。尽管西安与成渝两地相比,中欧班列的开行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猛。从2017年开行194列作为“跃升式”发展的起点,西安几乎每年都有跃升,2018年开行破1000列,2019年破2000列,首次超过成都和重庆,成为全国第一,2020年突破3000列,2021年达到3841列,2022年成为国内首个突破4000列城市,达到4600列,颇有“一骑绝尘”之势。根据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统计资料,2022年,西安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货运量、重箱率三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未来长安号的年开行量上限是多少?来自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消息显示,“目前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场站,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可满足中欧班列长安号年开行一万列的功能需求。”
2021年成都和重庆以“成渝号”统一运行呼号后,两地不再单独公布各自数据。2022年,中欧班列(成渝号)合计开行量超过西安,但通过对过去数年的开行量纵向比对,无论成都或重庆的开行量或均低于西安。
尽管在开行数量上落户西安,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推动下,成都和重庆仍以运行质量的提升弥补数量上的短板。如两地通过统一品牌开展业务及对外宣传推广,建立统一价格联盟及订舱接单机制,加强“一单制”,“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等创新成果共享互鉴,在助推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第二梯队为“追赶”梯队。包括山东、河南、义乌、长沙和河北,2022年开行数量均超千列。其中山东、河南、河北采取“集团化”作战方式,将分散于省内各地的集结中心归口统一运营管理。
第三梯队为“发展”梯队。包括合肥、金华、武汉、石家庄、大连和贵州,开行数量在1000列以下。尽管开行数量相对较少,但不少城市/地区的表现仍展现出强劲的追赶势头。
如2022年合肥共开行中欧班列768列,同比增长17%,发运335列企业定制班列,安徽本土货物占比达85.69%,创历年新高;武汉共开行中欧班列538列,开行量同比增长超过34%,是自2012年以来开行最多的一年,其中发出267列,回程271列。
对于2023年的开行计划,部分城市已作出规划,中欧班列(中豫号)在2022年开行1572列,根据202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目标是开行2800列,并加快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在主要的进出境口岸方面,据阿拉山口站统计,2022年经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欧班列首次突破6000列关口,达到6211列,同比增长6.2%。年内新增中欧班列通行线路26条,返程中欧班列2462列。阿拉山口的数据表明,去返程的班列数量仍处于不均衡状态,反映出欧洲输入中国的商品中,适铁运输商品不足的特点。
“共建”是中欧班列发展趋势之一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经历数年发展后,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认同的国际公共物流产品。通过分析2022年我国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可发现“共建”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
第一是城市之间的“共建”。
山东高速集团于2018年10月开始统筹济南、青岛、临沂3个集结中心,运营省内中欧班列,并统一呼号为“齐鲁号”,2019年-2022年“齐鲁号”开行量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054列、1506列、1825列、2057列,城市间线路已增加至53条,直达“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55个城市,可提供日韩主要港口—山东—中亚、俄罗斯、欧洲、东南亚和上合组织国家的全程物流服务。
2022年4月,河南中欧班列统筹郑州、洛阳、新乡、漯河、南阳的铁路场站,命名为“中欧班列(中豫号)”。
成都和重庆于2021年统一中欧班列呼号“成渝”号后,计划在两地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联合西部陆海新通道、航空及水运等物流通道,共同扩大两地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上的影响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过去数年中欧班列的各自为战到如今的联合运营,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可避免不同城市基于运费、运输商品等方面的同质化竞争,取各方所长,为我国中欧班列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共建”。
中欧班列的快速成长,沿线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建”之力亦在其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如国铁集团与沿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铁路管理部门进行多轮磋商后,编制了中国至欧洲4条线路的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相较普通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在各运输段均有固定的车次、线路、班期和运行时间,并重点对出入境口岸站换装、交接等作业环节予以合理控制,充分保证其境内外运输时间更加稳定,消除了口岸站办理列车换装时的无效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运输时效,提升了中欧班列全程开行质量和中欧班列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中欧班列2022年的发展态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中欧班列的发展态势,从注重开行数量向注重开行质量顺利过渡,并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构建横跨欧亚、链接全球的陆路物流网络。
2,中欧班列从城市“单打独斗”向举城市群、全省之力“集团作战”发展,截至2022年末已有包括成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联合相关城市,进行统一运营。
3,地方外向型经济、制造业的发展受惠于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且也是稳外贸、稳投资、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4,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参与“共建”的热情显著增长,中欧班列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繁荣,也带给沿线国家实惠。
5,但总体看,去程与回程班列的“双向运输”结构不平衡问题仍较为显著,突出表现为去程班列多、回程班列少;进出境口岸、境外站点拥堵情况仍时有发生,这将是2023年需要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疫情防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后,2023年的中欧班列的市场需求度是否将较之过去3年出现变化,将是今年的一大看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