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卢毅:湖南与德国在非洲开展三方市场合作,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
文/卢毅
第三方市场合作指的是不同国家的企业协同发挥各自优势,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湖南与德国在非洲开展三方市场合作符合湖南、德国和非洲国家三方意愿,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前景。
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我国未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方市场合作实践在在国外已有数十年历史,2015年6月中国政府同法国政府发表的《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是出现第三方市场合作这一概念的首份中国官方文件中,是近些年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创新举措,其核心理念是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德国企业普遍认为要在非洲取得成功,应积极与中国企业在非洲合作开拓第三方国际市场。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等权威机构2018年发布的题为《中国在非洲:德企的前景、战略和合作潜力》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德企对与中企合作持正面态度,不少德国企业有意与中国企业在非洲加强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报告认为,中国企业资金充裕、富有冒险精神,这与德国企业的高品质、高可靠性具有互补性,这种合作也可极大地降低德国中小企业进军非洲市场的难度;报告建议德国公司,在中企在非洲国家越来越多获得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形势下,要在非洲取得成功,应该积极与中企展开合作,可以成为中企的二级承包商。
湖南与德国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上合作由来已久,未来更值期待。早在20年前,长沙与德国便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与奥格斯堡市、新鲁滨市先后结为友好城市。目前,德国已成为长沙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2年,长沙对德国进出口总额超80亿元,出口增长20.7%。同时,双方以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国际产业链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以博世、大众、西门子等为代表的28家德资企业落地长沙;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楚天科技等长沙企业在德投资。同时湖南五大国际物流公司与外资企业开展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14条线路,通达亚欧30个国家近百个城市。
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持续走深走实。湖南抓住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国家级平台落户湖南的机遇,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全力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积极探索对非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湘非经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2022年,湖南对非贸易总额556.6亿元,较2021年增长42.8%,较2020年实现翻番。今年前5个月,湖南对非洲进出口27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5%。湘人湘企大步走入并扎根非洲,在杂交水稻、装备制造、能源矿业和路桥房建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成果。
(作者为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