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近日联合发布公报显示,江苏202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投入达3835.4亿元,居全国第二,较上一年增长11.5%。
研发经费投入被视为“对未来的投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直观体现。近年来,我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连续较快增长,直接带动了科技创新的巨大进步。从公报看,有几大亮点:一是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水平明显提升,增速比R&D经费增长高5.5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创新第一主体地位稳固,企业占研发主体R&D经费的比重为87.6%;三是区域发展更加均衡,苏南地区对全省R&D经费增长的贡献为66.4%,苏北地区占比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这些亮点,勾勒出我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但也要看到,从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上看,仍存短板和弱项。其中,最突出的是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创新链”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但是,我省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还处在4.14%的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6.32%,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为90.7%。这说明,模块化的创新较为常见,原始创新则相对不足。
进一步来看,科技创新也存在资源匹配度不高、科研力量不强、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比如,省内高校在前沿性、交叉性及“卡脖子”领域重大创新成果较少,一些学科与我省优势产业领域直接关联不强,同时,许多科技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另一方面,企业虽是科技攻关的“攀登者”,但我省科技领军企业总体不多、能力不强,特别是缺少顶尖领军型企业,企业转化项目大多属于“短平快”项目,较少组织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系统性、协同化、集成性攻关。
好钢用在刀刃上。推进科技创新,我们既要重视和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也要用好用活各类研发经费。要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要更加重视基础研究,通过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聚焦对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投入。要持续巩固和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用好各方面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和中小企业生力军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要着力破解科研人员职务成果“不敢转”“无法转”等问题,进一步畅通校企、企企、政企合作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坚决扛起国家科技创新格局“第一方阵”使命,继续引导和鼓励研发经费流向基础研究领域,流向关键领域,多出成果、出大成果,持续激发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上一篇:宁远“加速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篇:山东东营:海上油田金秋上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