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域正在探索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莎 陈珉颖 长沙报道
安化黑茶,攸县油茶,醴陵陶瓷,坛下铜锣,花瑶挑花,滩头年画,桑植民歌,土家织锦“西兰卡普”……
在湖南,不管是吃喝玩乐的物质体验,还是文化艺术的精神享受,你都可以体验到极致。而这些极致,都来自于似乎并不那么高大上的湖南各县域。
县域连接城乡,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湖南有86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的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的七成,经济总量占全省五成以上。
作为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各县域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记者连线两家知名的县域经济发展智库小康杂志社和赛迪顾问,围绕近年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变化,结合湖南特色,谈谈特色县域经济如何炼。
核心是定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特色化、差异化是县域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发展的不断升级,发展理念的不断优化,对县域经济的考量维度和评价体系也在不断调整。
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介绍,小康杂志社从2022年起,对外不再发布“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取而代之的是挖掘与发布“中国县域发展样本”,就是要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合实际情况,从个县域特色出发,为各县域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发展方案。
“曾经,在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的推选中,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建设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但随着发展阶段与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更看重的是县域本身的发展是否与其实际情况相匹配。”赖惠能说,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案例很多,可以借鉴,但切忌照搬。有些县域的产业基础好,建设水平较高,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产业发展,不断的提高当地的GDP,但有些县域自然环境优势更加突出,就可以着力于生态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发展的核心,唯以GDP论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
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权威机构,赛迪顾问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研究与榜单发布的相关标准。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袁保鸿介绍,2023赛迪百强县评选标准与2016年相比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评选条件进行了提升,二是,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指标体系逐步完善,由最初的12个三级指标增加至目前27个三级指标,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三是,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指标设置。
不同县域适宜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存在极大差异,更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出台,才能引导各县域应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找准本地县域发展的突破口,制定科学决策。
重点看创新
有了方向,还要有通往目的地的康庄大道。如果说科学把握不同县域的禀赋特色,找准定位是方向,那么分类制定县域发展的创新型策略则是向前的路径。
“后疫情时代,短途的乡村旅行成为了大家日常休闲的首选之一。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在做乡村旅游,也确实有这样的基础和优势,那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赖惠能举例称,乡村运营商就是策略创新的一个成果。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大部分的中国乡村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硬件条件,完成了将资源逐步开发,并沉淀为乡村资产的过程。但美中仍有不足: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产业缺少人才,有输血无造血;二是美丽的环境没有高效转化为美丽经济,强村富民缺少有力抓手;三是乡村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千村一面,“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必须靠乡村运营。”
乡村运营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通过对乡村有形和无形资产、内部和外部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重组、配置的一种经济活动,其核心是经营,对象是乡村。
乡村运营的核心是要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入、资产变财富。这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才能实现。乡村运营商虽然身份一致,但是背后所代表的资源、行业、商业模式各有千秋,根据乡村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特点等,找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
乡村运营商已在江浙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赖惠能表示,湖南自然资源好,生态得天独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考江浙地区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培养、引进自己的乡村运营商。
提速要互补
县域经济要发展,就不能只看某一个县域,必须要主动融入全省一盘棋,甚至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中去。
袁保鸿认为,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整体呈现出“比重大、头部强、不平衡、多元化”的特点。
湖南省86个县(县级市、自治县)GDP总量达到2.5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54%,其中培育了3个千亿县。在2023赛迪百强县前30位,有27个县市都在东部地区,剩下的3个30强县市都位于湖南省。其中长沙县排名第10位。但同时,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明显长尾效应。2022年GDP在500亿元以上的县域仅7个,且其中6个都位于长株潭地区。GDP最高的县(长沙县)GDP是最低县(古丈县)的60倍。
针对这样的现状,袁保鸿建议加强省级统筹,充分考虑各区县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差异,编制更加科学、精准、细致的考核体系。同时对湖南各区县进行全面摸底诊断,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区县展开对标,总结先进经验并制定科学有效的强县强区培育方案。围绕提升政府效能、激活市场活力、吸纳人才回流、改革土地制度、创新融资模式等方面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包,集中力量开展“育强”“扩中”行动,建立经济发展梯度。
湖南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多民族聚集,这一特征导致各地区间县域经济发展也各具特色,既有长沙、浏阳等为代表的工业强县,也有桃源县、华容县等为代表的农业大县,也有地处湘西的吉首市、凤凰县等文旅特色县。
赖惠能认为,想要更好更高效的发展,不能忽略跨省份协作的重要性,必须积极主动将自己放在全国的范围思考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我们现在对县域经济考核除了GDP,还有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赖惠能举例称,有些县域产业基础好,结构完善,能创造更多的GDP,但势必要消耗更多的GEP。相反,生态好的地方GEP很高,但GDP相对较弱。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县域就可进行跨区域协作,针对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产业经济对接,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