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珍
远眺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及下游河面。王珍 摄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长江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
拦江筑坝,高峡平湖。一座座超级电站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将滚滚江水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点亮千家万户。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江干流上梯级滚动开发运营的这6座超级电站“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一条跨越1800公里的清洁能源走廊,堪称“世界最大”。
长江干流上的6座梯级电站示意图。这6座梯级电站构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三峡集团 供图
这条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到底有多大多强?它是如何建成的,又是如何运行的?它的全面建成将给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近日,记者跟随“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采访团来到金沙江畔,实地探访这条清洁能源走廊至关重要的一颗“明珠”——被誉为水电行业“珠峰”的白鹤滩水电站,感受中国水电的万钧之力。
一滴水发6次电
6座电站满发1个小时,可供约5亿个中国家庭点亮整个夜晚的灯火
从昆明,过东川,沿金沙江一路北上……经过4个来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抵达了位于四川宁南的白鹤滩工程建设部。
站在建设部入口处东望,金沙江面碧波潋滟。距离这里不远处,四川宁南和云南巧家交界的河道上,便是当今世界技术难度最高、单机容量最大、装机规模第二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其全面投产发电,引领世界水电进入百万千瓦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面建成。
这座被誉为水电行业“珠峰”的水电站,是这条“绿色能源长龙”的第二个梯级。
沿江上溯,约180公里之外,第一“阶梯”——乌东德水电站横卧江面。顺流而下,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依次排开。
6座巨型梯级电站,6颗璀璨明珠,连珠成串,共同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世界最大”到底有多大?数据最具说服力:整个“走廊”跨越1800公里,总装机容量7169.5万千瓦,超过三个“三峡”,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近五分之一。
“6座电站满发1个小时,可供约5亿个中国家庭点亮整个夜晚的灯火。”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何炜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规模巨大的装机总量,也得益于三峡水电人“滴水不漏、滴水必争”的孜孜追求。
为精细化用好每一方水,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对这6座超级电站实行联合调度。
记者了解到,从乌东德到葛洲坝,水位落差超900米,通过“六库联调”,110台水电机组协同运行,一滴水沿江而下可以发6次电,让长江流域水力资源实现最大化利用。
三峡集团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康永林给记者举了个例子:1立方米长江水通过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能发出0.25千瓦时电能,而通过“六库联调”,1立方米长江水从乌东德顺势而下流淌至葛洲坝,可以发出2千瓦时电能,发电效率达到了以前的8倍。
“加强对水雨情的预测预报,加大与上级调度部门沟通协调力度,研判电站发电能力及受电区域用电需求,科学、精确调度,通过调整水量、控制水位等方式让各梯级电站实现最优化运行。”白鹤滩电厂党委副书记、厂长张舸介绍,通过对水资源的多次利用和科学调度,可让同样来水发出更多的电,同时也使防洪、航运、生态调度等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6座超级电站年均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可满足超3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超9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8亿吨。
这条“绿色能源长龙”可谓是不折不扣的“绿色引擎”。巨大的发电总量、强大的调峰能力,决定了其在优化能源结构、维护电网稳定运行、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为“西电东送”提供了强大支撑,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联合调度中心。三峡集团 供图
作为浙江省外来电主力军之一,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期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9月23日至10月7日,长江电力精准执行水库调度令4份,编制报送调度方案10余份,找准了电力保供和水库蓄水的最佳“平衡点”。其间,6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60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7%,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4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1300万吨。
李利华,白鹤滩电厂副厂长。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半个月,他和同事们就已经进入了保供的“战时”状态,加大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及各类设备状态的巡检维护频次,确保亚运会期间的顶峰保供能力。
这正是清洁能源走廊各梯级电站全力开展能源保供的缩影。
如今,保供任务已顺利完成,他们又“驶入”下一程。据介绍,长江电力正加强对长江上游流域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持续做好梯级电站的运行管理,全力完成水库蓄水、枯期补水、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等工作。
持续创新不断超越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闯入“世界水电无人区”
10月10日一早,三峡集团白鹤滩水电站安全监测中心主管柯传芳吃过早餐来到办公室。
如往常一样,他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白鹤滩水电站的安全监测智能管理系统。
大坝各结构及基础稳定,拱坝工作性态正常,锚杆应力和锚索荷载均无异常变化,围岩稳定、混凝土结构性能正常……一会儿时间,柯传芳就“巡检”完毕。
之所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全面了解大坝的“健康状况”,在于白鹤滩水电站拥有的一双双“慧眼”。
据了解,白鹤滩坝体内埋设了上万个监测传感器,如同植入大坝体内的“神经元”,可全面掌握大坝温度、应力状态、周边环境变化等数据,实时监控缆机、振捣机等设备的运转,及时发现异常并纠偏预警,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
“就好像一个人身体不适,自己就能抽血化验,并开出治病药方。”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陈文夫形象地比喻道,即使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只要接入平台端口,便可随时知悉大坝的“头疼脑热”。
在白鹤滩大坝834平台参观时,记者看到一根又细又长的混凝土圆柱体,如“定海神针”般稳稳地矗立在大坝左岸,完整、光滑、质地细密。
“它是白鹤滩大坝最长的一根混凝土芯样,直径不到0.25米,长达36.74米,相当于13层楼高。”陈文夫告诉记者,每一次取芯,就像给大坝的不同部位做体检,是检查大坝浇筑质量的重要方式。
记者了解到,白鹤滩水电站大坝为300米级特高混凝土双曲拱坝,坝体混凝土总方量803万立方米,“体积”超过3个胡夫金字塔,均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浇筑。全坝分为31个坝段,每个坝段一层一层浇筑起来,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处、混凝土砂浆与骨料的结合处是否紧密,是影响混凝土芯样长短的重要因素。
“如果层间结合紧密,混凝土芯样就会连续,长度也会更长。”陈文夫说,这根长度超过36米的混凝土芯样是今年4月取出的,也是继白鹤滩水电站大坝2019年取出25.7米长芯、2022年取出34.86米长芯之后,再次打破世界最长常态混凝土芯样纪录。“我们非常自豪地讲,白鹤滩大坝是全球最好的大坝,没有之一。”
不过,能够问鼎水电行业“珠峰”,白鹤滩的特别之处不止于此。
白鹤滩水电站的右岸地下厂房内,8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一字排开。王珍 摄
在白鹤滩水电站右岸的地下厂房,记者见到了它的“超级心脏”——单机容量全球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
8台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一字排开。一个个“大圆盘”看似十分安静,实则其下转轮正以每分钟110多圈的速度飞速运转。同行的记者在运行中的机组顶盖上方竖起几枚硬币,硬币稳稳立住。
“整体摆动小于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李利华告诉记者。
率先使用单机容量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世界第一,300米级高坝抗震参数世界第一,首次在300米级特高拱坝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无压泄洪洞群规模世界第一……白鹤滩水电站创下的诸多水电工程世界纪录、取得的一批举世瞩目的创新成就,无不表明我国在水电技术领域已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遥遥领先”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中国水电人的持续创新、不断超越。事实上,这条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崛起之路,也是水电重大装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之路。
何炜也曾参与过三峡工程的建设,他对此感触很深。
以核心装备——水电机组为例。在1994年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中国还不具备制造35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的能力。通过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逐步掌握了70万千瓦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核心技术。
从三峡的70万千瓦,到向家坝的80万千瓦,从乌东德的85万千瓦,再到白鹤滩的100万千瓦……水电机组不断升级。中国水电人花了30年,在这些关键技术上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闯入“世界水电无人区”。
鱼儿乘坐“专用电梯”,古树名木枝繁叶茂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河新画卷
国庆前夕,白鹤滩库区海子沟码头举行了2023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秋季增殖放流活动,数十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苗放流长江。
增殖放流,是三峡水电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奔流江水,是清洁能源走廊的能量之源,也是各类水生族群赖以生存的家园。水电站的建设不能影响这些水中精灵的繁衍生息。”白鹤滩工程建设部技术管理部副主任周孟夏介绍,为加强水生生态保护,他们在建设水电站的同时,还建设了集运过鱼系统、分层取水设施、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增殖放流站等。
集运过鱼系统主要为鱼类提供索饵和产卵的洄游通道。
诱鱼、提升、分拣装载……在白鹤滩下游固定式集鱼站,管理员刘勇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如何帮助鱼类翻越大坝,回到上游河道,“近300米的高坝,鱼根本游不过去,通过集鱼站的收集、分拣、暂养以及保护放养等,能够保证金沙江上下游鱼类顺利生存、产卵、繁殖,努力实现电站上下游鱼类及水生物生态平衡。”
当前,虽然已经过了过鱼旺季,但刘勇和同事们仍雷打不动开展鱼类转运。“大概每两天转运一次。”刘勇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白鹤滩集运过鱼系统集获鱼类49种共2.3万余尾。其中,不乏圆口铜鱼、长鳍吻鮈等珍稀特有鱼类。
鱼儿乘坐“专用电梯”翻越大坝、定期增殖放流,不是白鹤滩的“专属”。在乌东德、溪洛渡等其他梯级电站也十分常见。
白鹤滩水电站下游固定式集鱼站内,鱼儿的“专用电梯”。王珍 摄
据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9月底,三峡集团在长江全流域累计放流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超过1300万尾,为长江珍稀鱼类野外种群重建和自然资源恢复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清洁能源走廊也是一条生态保护走廊,水生态保护只是一个缩影。
行走在白鹤滩工程建设部营地,处处可以见到隐藏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超百岁的黄葛、高大的木棉……
“这里有57棵古树,都是白鹤滩水电站海拔825米蓄水线下挂牌保护的。”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护施工区、淹没区的古树,建设者们专门在青山环抱中修建了一片植物园林。除了古树,还有不少有观赏、利用价值的树被移栽到移民安置区、公园等地,妥善保护起来。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当地群众看在眼里:“金沙江地处干热河谷,过去的山是光秃的,水是浑浊的。你看,如今两岸绿树成荫,河道碧绿如镜。”
周孟夏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之前,金沙江的干热河谷都是中度、重度水土流失区,每公顷每年的水土流失量在2000至3000吨。如今,治理后的白鹤滩水电站枢纽区每公顷每年的水土流失量不到500吨。”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峡水电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