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小人物,只有大时代。
记者丨 何倩 乔心怡
他们是时代里的“小人物”,正经历着最为蓬勃的商业变革。年轻一代的创业老板们站在十字路口上,比老一辈更懂直播风口、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经济热词的含义。创业这条路上,他们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态:能白手起家单挑一摊开间小店,能邀志同道合者拼出新路子,也能乘着资本风跑上高速路……当然,有人一战成名并小有收获,也有人交了学费准备从头再战,他们始终相信创业成功与否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做着一些足以改变商业历史走向的事情。
作为北京快递行业内少见的本地人,范小菲形容自己的创业历程是“挣一点儿,赔一点儿”。从2021年干快递到现在的3年,范小菲前前后后砸进去不下260万元,其中还有上次创业成功的第一桶金。即便如此,范小菲并没有在快递上赚到大钱,靠着一个包裹一块二,想让网点盈亏平衡都得费心思。
如果想有点收入,网点老板的脑子的确得活一点才行。就在今年,开快递网点12年的李毅做起了带货主播的行当,卖的则是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车等有技术要求的快递末端设备。就在前一天,一位网点的老板一口气向他订购了20台售价5万元的新能源电动配送车。
谁能想到,12年前,上大学的李毅还在用马克笔一天手写200张快递面单。
赔钱和赚钱、手动抄单和投入智能化设备,都是中国快递发展的写照。眼下,中国快递量已突破千亿体量。 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在重塑行业脉络的同时,也让快递不断向前发展。在企业合纵连横,江湖风云变幻之中,网点创业者们正不断调试、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直至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坐标。
三年投入260万,用第一
桶金做的“苦生意”仍未回本
“90后”范小菲有着三重身份:北京人、前体操运动员、快递网点老板。这些身份的重叠,在快递末端行业,并不多见。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加入快递行业之前,范小菲对管理一个快递网点的想象仅限于“安排快递员去每个小区送货”,能有多复杂?
范小菲与快递员在网点工作
因此,2021年,范小菲在其他行业赚到第一桶金后,果断选择了买下圆通在北京朝阳区双桥的网点,能够覆盖周围10公里内的区域,共和13个驿站合作。“最初想的是,业务覆盖范围越广,业务量就越有保障,也更加稳当。”范小菲一开始想得就很明白,日常情况下,每日进港的包裹量在18000票左右。
在刚刚接手网点后,范小菲很快发现了工作要比预想的更加忙碌。“早上八点一睁眼,我就需要盯着网点的数据,一直盯到晚上九点左右。”在此期间,范小菲需要时刻注意网点的进出货包裹数量,以及各个小区的派送状况。眼观六路成了范小菲的常态。
“不能松懈是因为我需要根据数据及时调配人手和车辆,千万不能造成快件的积压。”范小菲说,她在网点的工作有点像“操盘手”,需要确保每一个环节不掉链子。
但是,创业总是要有点波折。2023年春节前后,范小菲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由于多数快递员过年回家,网点包裹发生了积压。那时候,层高六米的库房中,包裹从地上堆到了天花板。“我是本地人,过年也没有离京,直接留在了库房,但是快件真的太多了,一进库房就看到乌央乌央的包裹冲着人‘压’上来。”范小菲清晰地记着,那也是她第一次知道“晕件”的意思。
于是2023年春节,范小菲几乎全天泡在网点,看着9米6的厢车一车一车地开到网点,再卸下一车一车的包裹,“自己的努力有点杯水车薪,快递多到根本干不完”。“春节之后,快递员和后勤、客服们复工,疫情影响也逐渐减小,我们的日常快递包裹消化量才逐渐回到了25000票左右,大概只用了3-5天时间,积压件就已经消化完了。”
运营网点以来,范小菲已经投入了260万元,尚未回本。“其实利润一直都有,只不过从整个行业来看,很难有‘快钱’可以赚。”范小菲解释道,相较于其他行业,快递网点的收入来源相对纯粹,“收入来源基本上是寄件和收件,但场地和设备的支出一直都不低,只有扩大规模和延长使用的时间,才能够在未来摊薄一部分的成本。”
“快递是一门苦生意。”范小菲坦言,快递行业的价值链冗长,需要兼顾的事情太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这也让她觉得压力很大,“但相对来说,行业整体还是比较稳当的,一票一票包裹挣回来的钱,也让人觉得很踏实”。
“毕竟,不管积压件有多少,一件一件送,总能送完。”范小菲说。
一天手写200面单到卖巴枪
网点老板还是卖设备的中间商
和范小菲一样,李毅也觉得快递是一门苦生意。不过,与范小菲不一样,35岁的李毅已经是一位从事快递十多年的“老人”了。
2011年,在哈尔滨上大学的李毅接手了申通哈尔滨松北区北二部的业务。“那时候哈尔滨全市的快递业务总量都不大,我和同学总共3个人,就能覆盖掉全区的业务量。”当时22岁的李毅每天四点起床,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和其他两位同窗“轮班倒”处理快递业务。
李毅正在扫描包裹上的电子面单
在不到10平米的空间里,李毅平均每天都会用掉5支马克笔。“那时候哈尔滨快递使用的还是‘五联单’。”李毅回忆着马克笔要写多少字,快递包裹使用的普遍是“四联单”和“五联单”,每一个纸质面单都承担着分拣指示、资金结算、信息呈现等作用,在快递包裹分拣流转的过程中,这些面单会被逐一撕下,交给客户方、财务方、揽件方、派件方、收件方。
在这些环节中,消耗李毅最多精力的就是分拣,李毅需要用马克笔在纸质面单上写上包裹发往的省市区,再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定向分拣。李毅说,自己每天会处理200个左右的包裹,“其实每天到驿站的包裹不止200个,但200确实是一个人每天手动处理的上限”。
转折点是在3年后出现的。2014年5月,菜鸟联合“三通一达”等14家快递公司推出了标准化的公共电子运单平台,公开向快递企业和商业开放接入申请。
很快,李毅发现,电子面单在大量的淘系商家中批量使用。2014年下半年,李毅独自一人跑去了江浙沪等地的快递网点了解电子面单在行业中的运转流程。“当时,在哈尔滨几乎没有人使用电子面单,随着电商的发展,包裹越来越多,我觉得快递行业的信息电子化一定是个大趋势。”
抱着这样的心态,李毅成为了第一批在哈尔滨使用电子面单的人。“当时我也和申通总部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很快就换上了新的设备。”李毅所说的新设备包括打印机、巴枪、高拍仪等仪器。“刚开始,电子面单的打印机和传统的热敏打印机不同,很多使用的都是一种叫针孔打印的技术,所以需要更换。”
作为最早一批在黑龙江使用电子面单的网点老板,李毅在向同行推广电子面单的时候,也开始做起了其他“小生意”。接入电子面单,换上新设备以后,光是分拣,每个人的操作量就提高了200%,很多网点老板都跑过来和李毅交流,顺势就问在哪里买的设备,问的人多了,李毅开始当起了“中间商”。
嗅到了商机的李毅,很快也从事起了末端电子化设备的买卖。最初是打印机、胶带和环保袋等基础设施,很快,李毅就争取到了厂家高拍仪、巴枪的销售权。
李毅说,快递末端网点信息电子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行业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的过程。“光是行业‘跨时代’还不够,我们自己旧时代的角色也得更新才行。”
不再重人力轻技术
数字化掀动快递变革
如果说敢于用第一桶金和大学兼职创业开快递的网点老板们是最早一批吃到电商和快递高速发展红利的第一人,那么他们主动尝鲜用上智能化设备,就是快递行业自我革新的一大步。如果说电子面单是中国快递业信息化的开始,那么末端设备的升级,就是中国快递行业腾飞的见证。
在电子面单上线的第二年,圆通成功拿到了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这也意味着,圆通成为了继邮政EMS和顺丰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航空公司的快递企业。也正是同一年,圆通的董事长喻渭蛟豪掷了15架飞机补充“装备”。
也正是在2015年,顺丰以1.75亿元,占股35%的大股东身份,与中通、申通、韵达等企业共同投资创建了深圳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末端快递的“去人力化”正在初见端倪。
“在这一行工作越久,越能感觉到数据背后的庞大系统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有多么重要。”李毅说,从电子面单开始,中国快递行业从业务运营到组织架构管理都逐渐摆脱了草莽,搭上了资本的快车,拥有了现代物流公司的准确和效率。2016年,圆通速递在A股上市,中通紧随其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次年,韵达、顺丰、百世等快递企业接连上市。
“末端条线的数据回传至总部,也利于总部进行管理。”李毅认为,在电子化面单出现之前,快递公司普遍实行的加盟制管理在精细化上难免有些不足。随着数字化能力的不断提高,结算机制、派送机制和奖励机制也逐渐清晰,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
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让中国快递行业的基础设施有了快速迭代的依据。李毅回忆道,2019年前后,自动化分拣设施的使用就愈发普遍了。“其实根据自动分拣的原理,设备的整体设计并不难,它需要识别出包裹身上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再清点分拨至对应的传送口,依靠传送带运输,减轻人力投入。”李毅表示,这也意味着,从电商商家到快递网点,再到配送末端,快递行业所涉及的上中下游,已经构成了一个信息闭环。
从信息系统到硬件设备,智能化、信息化的数据,终于击穿了电商与快递物流行业。而曾经仅仅被视为包裹“身份证”的电子面单,也已经成为了行业数据底层逻辑中的一环,直接渗透至末端的消费者。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数据,2018-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经从507亿件增长至1106亿件,增长速度超过218%。与此同时,全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也从2018年的6038亿元增长至了2022年的10567亿元。
而此时的快递物流市场,合纵连横之间,风云也不断变幻。阿里拆分,菜鸟再起飞,推出了自营快递及配套的仓储业务,一向看重“重资产”的京东物流选择自建航空物流,顺丰则加码国际航线杀向海外,“三通一达”也再一次掀起了国内加盟制快递的排位争夺赛......
与此同时,快递的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批“新人”。就在9月底,菜鸟递表港交所,宣布正式启动IPO进程。10月初,根据港交所披露文件,极兔也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在等待挂牌。
行业发展到今天,身处其中的人,也再一次有了不一样的身份。李毅说,自己现在也开始在抖音开直播,账号已经吸引了不少行业粉丝关注,他也开始尝试在直播中卖一些“大件儿”,比如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车和新能源送货车等,平均月流水已经在60万元以上了。
而范小菲坦言,自己也愿意在合规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拓展更多的收入渠道,毕竟,“对于在盈亏线上挣扎着的小生意人来说,生存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眼下,基于电子面单等数字技术迭代,中国快递量已突破千亿体量。在企业合纵连横,江湖风云变幻之中,网点创业者们正不断调试、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直至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坐标。
编辑丨杨博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