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瓜爸
老百姓敢花钱吗,“消费”恢复到了几成?
今年五一之后,这个最近半年中国经济的最大谜团,将揭晓答案。
1
去年11月彻底放开,至今已经大半年。三年里,近乎半瘫痪的旅游、餐饮、酒店市场,到底恢复到了几成?
去年放开之初,普遍预测会迎来报复性消费。确实有一些迹象,相关报道也很多。
但我看各种报道,用的词最多的还是“复苏”“回暖”,是“稳中向好”。竟然是“复苏”,那就说明,目前的的数据还没有超过2019年。
综合判断下来,目前的消费大约只恢复到了三年前的七八成吧。
刚刚看到一个香港的报道,说预估这个黄金周,预计会有60万游客到香港玩。当地的酒店都在涨价。
报道里比较扎眼的是一个细节。接受采访的专家说,这个客流量只是恢复到了疫情前的六成。
三年如梦,估计很多人都没料到冲击这么大。现在休养生息半年了,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因为五一之后,各大景区、餐饮、旅行社、交通都会披露一些数据,从中,我们就能够判断出消费到底恢复到什么地步了。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超过超过2019年。
那就说明老百姓的信心完全回来了,又敢花钱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最起码有一架稳了。
悲观的情绪会传染,乐观的情绪也会吸引人。只要信心全部回来了,正向反馈之下,复苏会加快。如果数据一般,甚至比预估的低。那就有点棘手了,估计还会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
2
三年冲击太大。
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说是2022年,天下闻名的黄山景区游客还不到140万。
一时好奇,去查了一下往年的数据,查到2018年,这个数据是338万。也就是说,去年是真正的腰斩。
黄山景区是黄山市最核心的卖点,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重头。像其他类似的城市还有很多,泰山、丽江估计都差不多。
棘手的是,最近两三年老百姓的心态发生了巨变,保守化趋势特别明显。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不敢花钱了。好不容易挣了点钱,都会存到银行里。只有敢消费,才会促进生产。老百姓不敢花钱,经济怎么繁荣,生产怎么持续?
数据是冷冰冰的,看了感触不大。我自己回想了一下,这两三年里,我虽然也出门玩过。但次数相比于三年前,那也差不多下降了一半,消费的金额也降了4成左右。
当时的心态普遍是:出门旅游提心吊胆,万一被隔离就不划算了,干脆就不出去了。
那一个个微小的个体,聚沙成堆,集腋成裘,那就是宏观经济的消费情况了。
我一直认为,之所以在去年放开,表面看起来很突然,但其实一切有迹可循。
主流强调的是,对病毒的认识深刻了,扛过了最凶险的毒株。这是一方面的原因。
另一方面,可能更关键的是财政压力太大了,到处都要花钱,实在扛不住了。如果你是决策者,两害相权,你怎么办?
3
今年五一到底会如何,我是偏乐观的。
至少从上周起,我就明显感觉到身边的朋友情绪在变化。
中午吃饭时,大家都在聊五一的出行计划,互相打听去哪里玩。虽然也预料景区人会爆棚,体验感可能不好,但还是不愿意取消计划.
大家的心态似乎都是:不管去哪里都行,反正就是不能憋在家里,必须要出门,必须要消费。那种报复性的,蠢蠢欲动的,迫不及待的,就像饿了三天的饿汉,突然面对一桌满汉全席,饥不择食地扑了上去。
有一个朋友决定去苏州。定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价格竟然是平时的两倍,一晚上要1800多块。我们都直称土豪。
还有个朋友要回老家,发现高铁票早就订不到了,正在四处找拼车。我们安慰他,还是先去定个大巴保底吧。
我自己原打算带孩子去大连玩一玩,但酒店、机票一查,发现不是售罄,就是暴涨,摸摸自己口袋,最终还是忍住了。
今年的五一,有一种万众期待的兴奋。兴奋里带着一些急迫,还有一丝隐隐约约,期待答案早日浮出水面的焦灼。
当然,必须要说,这只是我身边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其他人。就像我不能因为自己月薪过万了,就认为全中国人都是如此。
拭目以待吧。
上一篇:中科信息盘中创历史新高
下一篇:海南加快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