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单骑救主”还未果,1万亿特别国债突降
我国的economy 从戴口罩那年走来,感觉大梦一场,醒来后有人欢喜有人忧!
截至当下,先看一组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情况,似乎在转好: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从环比看,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6%。
1-7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7332.5亿元,同比增长3.9%。1-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0923.7亿元,同比增长4.3%。利润增速有所加快。
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
9月份,CPI和PPI环比上涨0.2%和0.4%,显示市场需求在连续扩张。
9月份,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加快扩张。
1-9月份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但降幅比1-8月收窄0.1%。表明民营经济信心在弱复苏。
再看一组统计数据:
2019-2023年居民消费贷款(1-9月)增量(亿元) | |||||
项目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短期消费贷 款 | 8579 | 5936 | 3961 | 1440 | 5556 |
长期消费贷款 | 29466 | 31387 | 28215 | 4939 | 3970 |
合计 | 38046 | 37323 | 32176 | 6379 | 9525 |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统计数据
2022年居民消费贷款跌入历史极低,尤其是居民短期消费贷款处于历史最低,表明居民熬过3年疫情后无论是贷款消费,还是贷款买房的意愿和能力都处于历史最低点,正是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行业相继暴雷,且2022年末相继出台扶持房地产行业政策(号称债市、信贷和股市松绑的“三箭齐发”),并解除疫情管控。由此,2023年居民贷款消费很快转好,1-9月份增量已经达到2020年同期的水准,明年大概率能够接近2019年水平。但房地产行业依然没有见底,因为代表居民购房意愿的长期消费贷款增量在2023年9月底达到历史极低(上表红字显示),于此同时,居民定活存款净增额达到历史极高(下表红字),如下:
居民存款1-9月增加额(活期和定期) | |
年度 | 净增金额(亿元) |
2013 | 42942.9 |
2014 | 20175.6 |
2015 | 35697.3 |
2016 | 38642.6 |
2017 | 12870.9 |
2018 | 48273.7 |
2019 | 46729.2 |
2020 | 57325.5 |
2021 | 69851.0 |
2022 | 78693.9 |
2023 | 82371.5 |
居民存款快速增加有几方面因素影响,购房意愿下降,资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毋宁存在银行,外加疫情和经济预期不明,消费意愿下降,导致存款增长较快。
了解了居民贷款和存款情况后,再来看代表企业长期发展意愿的中长期贷款情况:
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量 | |
单位:亿元 | |
年度 | 金额 |
2016年1-9月 | 20085.82 |
2017年1-9月 | 38989.21 |
2018年1-9月 | 35536.8 |
2019年1-9月 | 34368.47 |
2020年1-9月 | 56255.8 |
2021年1-9月 | 63311.42 |
2022年1-9月 | 65827.92 |
2023年1-9月 | 83790.65 |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统计数据
从上表可知,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增加的信贷是2016年同期的4倍还多。从2016-2019年我国处于去杠杆过程,到了2020年赶上疫情,被迫宽货币、宽信贷扶持经济发展,一路宽松到现在,形成2023年9月底的83790万亿元的新增企业长期贷款,这种情形说明当下实体经济正在加快扩张和修复,但这加上来的杠杆,今后要是去杠杆、缩表的。就像中国足协都负债七八亿元,恒大、碧桂园等各个大型房企的负债、地方政府债务都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消化。2024年是经济转好的关键年、决胜年,不容有失。
基于目前信贷环境相对宽松()、且杠杆足具的情况,叠加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利率政策暂时按兵不动,我国货币政策降息、降准的空间不大,否则资本外流会更严重,不利于引进外资,目前A股北向资金已经连续三个月外流,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证券交易软件):
2023年8-10月北向资金连续流出
说完了货币政策,再来分析财政政策走向。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 ||||
单位:亿元 | ||||
项目 | 年度 |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中央级)/GDP | 2.06% | 1.98% | 1.73% | 1.73% |
国防支出/GDP | 1.23% | 1.27% | 1.20% | 1.22% |
国防和公共安全/GDP | 2.64% | 2.64% | 2.40% | 2.41% |
教育支出/GDP | 3.53% | 3.59% | 3.26% | 3.26% |
教育和科技支出/GDP | 4.49% | 4.48% | 4.10% | 4.09% |
卫生健康支出/GDP | 1.70% | 1.90% | 1.70% | 1.90% |
住房保障支出/GDP | 0.60% | 0.70% | 0.60% | 0.60% |
社保就业、卫生和住房保障支出/GDP | 5.30% | 5.80% | 5.20% | 5.50% |
债务付息和发行费/GDP | 0.86% | 0.98% | 0.91% | 0.94%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净值/GDP | 24.10% | 24.10% | 21.10% | 21.40% |
2020年是财政扩张的峰值年,在2019-2022年之间,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各项支出占GDP比重都处于高位。 随后,财政政策实施结构性扶持政策,有紧有松,比如,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军工行业加大扶持力度。总体而言,财政政策求稳为主,继续加码宽松的空间还有,比如医药卫生支出、教育支出、住房保障等方面,这些影响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如果政府能加大上述方面在GDP中的投入比重当是再好不过。
截至本文发布,2023年10月24日,中央财政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用,帮其渡过难关。这又是一个中央财政借钱给地方政府花的暖举,毕竟中央负债轻,具有更强举债能力。儿子缺钱,老子要救济。
但即使如此,财政政策也在保留空间和留有余地,也不能走到寅吃卯粮那一步,毕竟,各种风险和幺蛾子层出不穷,而且,咱还得帮穷国,并且政府开销也很大,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让政府过紧日子是革自己的命。所以财政时刻想着如何压减自身债务包袱,严控政府债务膨胀,尤其是隐形债务增加,毕竟借钱要还的。总之,为了刺激经济复苏,中央财政已经在勒紧裤腰带的同时,不断周济地方政府。
为了经济复苏操碎心了,我国经济在9月份有起色。具体可参看我上一篇文章:又到贵州茅台大跌时,股市和经济开始反转?除了投资、出口形势转好意外,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就是消费开始复苏,消费复苏意味着人们的对未来经济预期的看好。其中年轻人消费一马当先。
夜市、酒吧、露营、自驾,走四方,服饰、美食、运动和哺育下一代,年轻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活力。几乎所有热门餐馆、酒饮和景点排队的人大部分是年轻人。
总结一下本文和我之前的文章,国民经济运行到三季度,已经出现晨曦微露的触底拐点信号,这是中国人民咬牙硬抗过来的,尽管目前房地产经济趴下了,但国家经济正在“转型”和换挡,破茧才能重生,朝着新业态、新行业和新产业迈进,同时面临人口老龄化、新生人口逐减、外部黑天鹅层出不穷的挑战。
尽管如此,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较为审慎和节制,没有推行降息和大幅度加大财政赤字这样的强经济刺激手段,就是希望“感冒一场,自己能熬过去,而不是依赖打针吃药好起来”。进一步而言,降息、赤字大搞基建的方式,最终很可能又回到刺激房地产拉动GDP发展的老路上去,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房价继续飙涨、资金空转套利,央企玩资金盘导致民营科创经济失血,创新乏力,或将重蹈“日本失去的20年”之路。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放之四海而皆准。
正因为企业扩张意愿和居民消费意愿都处于“谷底”转好的起始点,因此,资本市场在2023年10月23日跌破3000点位,乃是对当下总体经济的悲观反应。但是,否极总会泰来。触底总要反弹。
明后年牛市总会回来,就像非洲盖伦塞蒂大草原上迁徙的羚牛群一样,总会回来的。时间能证明一切。
未来,居民消费或将担当拯救我国经济“勤王”的重任。就像美丽国一样,居民消费成为社会财富涌流的源泉。未来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理想模式:消费拉动→去产能→去库存→扩大生产→消费升级→创新增长→财富涌流→消费扩容→经济扩容→加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当然,目前百姓不敢消费的原因在于财富分配不公,肉食者贪占,垄断阶层过度吸血,二次分配没有向低收入基层倾斜,基尼系数扩大等等。
要增加居民消费能力,首先要压缩体制开销,大力压减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支,比如迎来送往、大会议,其次,要彻底公开行政支出的明细项目,由社会去监督政府开销合理不合理,纳税人监督纳的税;再者,政府节省下来的钱,要加大教育、科技和卫生健康方面的支出,减轻老百姓“两座大山”的压力,腾出手脚来消费。最后,要削减高收入阶层比如明星、演艺、金融保险证券电力、石化、电信、烟草等央企高管收入,加大高收入阶层收入公开力度,让权贵收入在阳光下防霉变、防虫蛀。另外,要大幅度提高一些边缘群体、弱势群体的收入,让全民分享发展蛋糕。这样,普通百姓或许能腰板更硬地大胆消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让我们拭目以待另一个春天,也要做好过冬准备。毕竟,冬夜漫长。
作者悠然,国家部委公职,长期关注和研究宏观经济,传播正能量。稿件散见国内各刊物。
欢迎各种一对一合作和咨询,急人所急,帮人需帮。
原创不易,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