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煤炭可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说和石油比起来,它并没有那么大的能效,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煤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战略资源。
我国第一露天矿的煤层厚度足足高达55米,已经开采量118年。
那么如今它怎么样了呢?
中国煤炭工业的见证者——抚顺西露天煤矿
抚顺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我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之一,这里以丰富的煤炭资源而闻名,其中最大的煤矿为西露天煤矿。
而抚顺西部的煤矿资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这一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储量极大,但是由于满族统治者将抚顺视为龙兴之地,深怕开采煤炭会破坏这里的风水,影响国祚长久,所以一直严令禁止开采。
不过满族人就在抚顺一带建国,如果有重要人物去世,也会选择在此地建造陵墓,这座资源丰富的煤矿就这样被发现,却不能动用。
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需要支付巨额的赔款,国库空空如也,这才不得不批准开采抚顺西部的煤炭,以筹措军费。
1901年,在知府王承尧的推动下,清政府终于同意开采抚顺的煤矿。
为了开采这个煤矿,王承尧募集了10万两白银,联合俄国资本家成立了华兴利公司,又有俄国实业家翁寿成立了抚顺煤矿公司,准备联手开采抚顺的煤炭。
但是不久之后,这两家公司就被俄国人完全占据了。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击败了俄国,夺取了东三省地区的控制权,从此,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就成为了日本人眼里的金山银山。
为了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要,日本人对抚顺西部的煤矿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开采。
在40年的掠夺过程中,日本人强迫当地民众从事矿山劳动,掠夺了抚顺8000多万吨的高质量煤炭,他们更是从中获得了天文数字的利润。
被掠夺的煤炭不仅用于日本国内,甚至还通过出口东南亚地区赚取巨额利润。
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新中国才重新获得了对抚顺煤矿的所有权。
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筹措军费,继续挖掘抚顺的煤炭,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内能源匮乏,急需煤炭来发展工业,支持国家建设,因此政府对抚顺煤矿进行了新一轮的开发利用。
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投入了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抚顺煤矿的建设,大批采矿设备被引进,开采技术得以改进。
在一系列技术进步下,抚顺西露天煤矿的煤炭产量不断提升,曾在1962年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年产煤量高达1830万吨。
要知道,抚顺西部露天煤矿的储量非常丰富,煤层厚度在20-150米之间,平均厚度达55米,是中国最厚的煤层,这种露天煤矿只需移除表层覆土,就可以直接开采,无需挖掘矿洞,可以说,采矿成本非常低。
煤在抚顺:从巅峰到沉没
西露天矿区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煤炭资源,是支撑抚顺工业发展的关键。
1901年,西露天煤矿正式开始开采,当时的开采方式比较原始,主要依靠人工和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露天开采。
20世纪初,抚顺的煤炭产业迅速兴起,西露天煤矿的产量也逐年提高。
为了追求更高的开采效率,抚顺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化开采设备,使产量在1962年达到单日5万吨的高峰。
长达60余年的开采,西露天煤矿为抚顺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动力燃料,带动了全市的重工业繁荣。
20世纪50年代,抚顺依靠煤炭资源优势,跃居我国工业产值前列,许多重要工业产品都是抚顺首创的,比如说第一吨油母页岩原油、第一台挖掘机等都诞生于此。
先进的冶金、机械工业也在这里萌芽,抚顺的钢铁产量高居全国第一,1954年,抚顺还升为省辖市,而第一条有轨电车也诞生在这里。
可以说,没有西露天矿的贡献,很难想象新中国重工业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
然而,持续过度开采也使抚顺付出了沉重代价。
到了80年代中期,西露天煤矿的两处主矿龙凤矿和胜利矿因资源枯竭先后关闭,西露天矿形成的巨大空洞日渐扩大,最深处达到惊人的400多米,相当于140层楼的高度,面积达到10多平方公里,堪称亚洲第一大人工露天矿坑。
巨大的矿坑对抚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大幅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频发,民房地基位移和地面塌陷的威胁也日益严重,这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治理地下积水,这里每年都需要投入巨资排放2000多万立方米的水资源。
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抚顺的工业优势也不再,人才外流的现象也变得十分严重。
2019年,在资源基本耗尽的情况下,抚顺西露天矿正式停止开采,结束了118年的历史。
第一煤矿到第一“天坑”的转变
从1905年到2019年关闭,抚顺西露天煤矿共开采了2.8亿吨优质动力煤和5.3亿吨油母页岩。
其中,最大年产量达到805万吨,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煤矿单井最大产能的记录。
抚顺煤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龄达2亿年,总储量高达100亿吨,这样充足的煤炭资源,支撑了抚顺西露天矿长达119年的开采历史。
然而,在给这片土地带来辉煌的同时,西煤矿的过度开采也在无声中改变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长年积累的大量粉尘严重污染了本地空气,含尘量高达每立方米8-15毫克,是国家标准的5-10倍,这给广大矿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许多矿工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和肺部疾病,患病率更是远高于其他行业。
据统计,周边220万平方米的土地因此荒废,再也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
随着“掏空山消耗山”的开采方式,地下形成了数以亿计的巨大空洞,地质环境变得极为脆弱。
地表塌陷、泥石流频繁发生,不仅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使得大量居民纷纷外迁他乡,曾经热闹非凡的矿区,现在已是一座空城。
而地下更是惨不忍睹,长期的盲目开采导致矿坑越来越深,最终形成了一个直径2公里、深达424米的超大型天坑!这也使抚顺煤矿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大人工天坑。
这无疑是开采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无法弥补的创伤。2019年,在历经118年后,抚顺西煤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宣告关闭。
为了治理这些后果,国家和抚顺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对巨大的矿坑进行回填,以改善地质安全,然而采用邻近开采油页岩产生的尾矿沙进行回填,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成本,也逐步填平了矿区地下空洞。
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在矿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种植了近80万棵乔木,并建设多个生态公园,以改善环境。
在弘扬历史的同时,政府还在矿区建立了煤矿博物馆,将这里纳入了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博物馆记录了抚顺煤业发展的历史,以此来纪念抚顺西露天煤矿对国家工业化进程做出的杰出贡献。
可以说,抚顺西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现代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道路上,我们既不能忘记煤炭曾经对国家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也必须正视长期过度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深刻教训。
我们必须在利用煤炭资源的同时,更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为后人留下一个宜居的家园的同时,也传承好这一段辉煌但不完美的工业发展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