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分省、市、县行政区划地图上,我们找不到福建省福建市、江苏省江苏市、浙江省浙江市、广东省广东市、四川省四川市,但你可以我国地图上找到吉林省吉林市。我国一共有293个地级市,而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中,只有唯一一个地级市与省份同名,甚至曾经一度还是该省的省会城市,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只知省而不知市,因为这个市的存在感和知名度被所在省份该遮盖住了。这座地级城市就是吉林省吉林市,虽然说它只是吉林省的地级市,但它也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而且历史上先有吉林城后才有吉林省,如果是一些对吉林不了解的人,可能都会认为吉林市就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但事实上长春才是吉林的省会城市。
也许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个吉林省,但是很少有人还记得有个吉林市,事实上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和经济第二强城市,也是吉林省曾经的省会。一直到建国后的1954年,吉林市的省会位置才被长春市取代而降级为了普通地级市。然而自吉林省的省会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后,吉林市名称并没有变更,以至于现在出现市名和省名同名,省会城市长春市别误会成非省会的尴尬局面,而且吉林省的省名把吉林市的光芒完全掩盖了,要不然吉林市也能让更多人知道了解。
吉林省的吉林市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名相同的地级市。吉林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初为满族人在松花江畔建立的一个渡口和驿站,被称为“吉林乌拉”。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了商业和军事重镇,清朝政府于是在此设立了吉林将军衙门,标志着其政治地位的极速提升。1913年中华民国政府将吉林乌拉更名为“吉林市”,并纳入吉林省的行政体系成为吉林省的省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市也延续历史成为吉林省的省会,直至1954年长春市由直辖市降级后吉林省的省会由吉林市搬迁至长春市,从此以后的吉林市失去了省会地位。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如果要化解吉林市与省会长春市相互都很尴尬的问题,可以考虑采取更名方式进行解决:一是将吉林市更名为江城市或松花江市、雾凇市;二是将吉林省更名为“长白省”或“长白山省”。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同时认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有其历史渊源,不是说改就可以改的。如果吉林市改变名字反倒是弱化了该城市的知名度。而且地级市或省份更名需要国务院批准才行,省和自治区都没有这个权限。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省名与城市名相重的,所以吉林市很有特点,与省同名更容易记住,不⽤做太多推荐,大家就知道东北有⼀个与省同名的吉林市,所以吉林市没必要改名。
一、吉林市基本情况
(一)吉林市概况
吉林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东北腹地长白山脉,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有“远迎长白,近绕松花”之势。全市幅员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5916公顷,市区面积3636平方公里。辖4区5县(市),2个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总人口450万,其中城区人口200万。2022年吉林市实现GDP 1512亿元,位居吉林全省第2名,仅次于省会长春市。
吉林是吉林省原省会,因明清沿江建有吉林船厂城,故吉林市又被称为“船厂”“江城”“北国江城”和京剧第二故乡。吉林市辖4个城区分别是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1个县为永吉县;4个县级市即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全市有64个街道、23个乡和54个镇,311个社区和1397个行政村。
吉林市的中心城市四面环山,三面环水,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过,整个城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为江而美,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有的魅力。平均海拔196米,海拔高度依次递减的地理景观。
(二)吉林市的优势和荣誉
一是吉林市是一座充满荣誉和骄傲的城市。吉林建城距今已有2200的建城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获得的主要桂冠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十大中国名城、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等。2000年经中共吉林市委确定:吉林市的城市精神为“摇橹人精神”。其具体含义是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二是中国吉林市是适宜人居之城。吉林市满语称“吉林乌拉”,意为沿江之城。清朝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写下的《松花江放船歌》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诗句,使吉林市又有“北国江城”之称。吉林市是一座山水城市,由江而来、沿江而走、依江而展、因江而美。“四面皆山三面水,十里长堤分外美。欲问天堂在何处,不在苏杭在东北。”这是张学良将军1929年来吉林市时的由衷赞美。城外“青山环绕如画屏”,“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犹如四神拱卫。美丽的松花江呈反S型穿城而过,“一城山色半城江”,正是对吉林市美景的动人写照。俯瞰吉林市城区,犹如天然的太极图形。
三是吉林市的生态环境优美。吉林市的森林覆盖率达54.9%,在中国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中首屈一指,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的城市。城区人均绿地面积9.23平方米,高出中国国家标准3.23平方米。沿城区松花江两岸的百里“清水绿带”,几十处水岸精品浑然天成,风格迥异的长桥横卧江波,高楼鳞次栉比,雕塑精致典雅,绿树参差有致,花草争奇斗妍,形成了著名的城市生态走廊和天然氧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是吉林市文化底蕴深厚。吉林市是史前文化发源地和中国满族发祥地之一。清朝末年吉林巨商牛子厚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京剧科班,培养出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一批京剧艺术大师,吉林市因此被誉为“中国京剧第二故乡”。在当代,吉林市文化发展更是精彩纷呈:吉林市歌舞团连续13年荣登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参加了张艺谋歌剧《图兰朵》、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和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演出活动;吉林市拍摄的多部电视剧连获国家级大奖;深受市民欢迎的特色文化活动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吉林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吉林市人均水资源4000立方米,是中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中国北方城市平均水平的5.4倍。发电总装机容量472万千瓦时,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占中国东北发电总量的55.5%。林地面积165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1.56亿立方米,是长白山天然绿色特色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集散中心。耕地面积66.5万公顷,粮食年均产量9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是中国人均占有量的2.6倍,是中国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境内发现各类矿产资源82种,其中镍、钼等8种矿产储量居中国前10位。
六是吉林市的工业基础雄厚。吉林市是中国“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5个省级开发区、北部工业新区、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及正在建设的中国吉林(新加坡)新型农业合作食品区进一步增强了项目承载能力。
七是吉林市区位优势明显。吉林市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结点,南接沈阳,北通哈尔滨,西靠内蒙古,东临朝鲜,已开通的吉林内陆港与辽宁大连港实现“无缝对接”,辐射范围不仅包括东北,还可通达中国内陆,远及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家。吉林龙嘉国际机场和即将启用的吉林机场,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连接外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构成了吉林市四通八达、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吉林市曾经是吉林省的省会城市
说起吉林省的省会,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是长春。但要说吉林省还有个吉林市,很多人就未必知道了。因为吉林省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省市同名的省份。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吉林市是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有些人就纳闷了,既然有个吉林市,省的名字又叫吉林省,那它俩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吉林省的省会不在吉林市?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疑问。
其实吉林市的历史比目前的省会长春要长得多,在吉林发展成相当规模的时候,长春还没出现。吉林省的出现,也要晚于吉林市,是先有吉林市,后有吉林省。所以吉林省之名源于吉林市,在历史上先出现了吉林市,随后才出现了吉林省。我国的行政区划里,市县同名的情况很多,例如许昌市和许昌县、濮阳市与濮阳县。但省市同名的城市,只有吉林市一个。
在历史上,吉林不仅做过省会,也做过都城。在西汉元封年问,汉武帝于东北地区设置四郡之前建成了扶余国。该王国归玄菟郡管辖,后属辽东郡。据考其前期王城就在“秽城”,即今吉林市东团山麓“南城子”,直到东晋永和年间,该城被鲜卑慕容鱿派军攻占之后,扶余王室才“西徙近燕”。在这454年间,吉林一直为扶余国首都。到了辽金时期,吉林城的建设进入历史上的又一高峰。至今,在吉林市地区尚有辽代修建、金代沿用的规模不等的古城堡几十座,最为出名的有江北土城子,江南官地等辽金古城。
在清朝边外七镇中,吉林乌拉地处松花江畔,因为盛产造船的良好材料松木,所以清朝于1661年在此地设造船厂。公元1673年清朝计划在松花江畔建城,1676年在船厂的基础上修建城市,将宁古塔将军驻地迁至此处,并正式将此地命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市。
1757年,清朝置吉林将军总揽东北军政,吉林由一城之名扩展至整个行政区。吉林将军的将军府就设立在吉林市,这也是吉林市名称的由来。
清朝在东北地区没有建立省份,将军所在的吉林市就属于整个吉林地区的核心。此时的吉林将军辖区面积约为90万平方公里,另有长度近2000公里的海岸线。而吉林城因位于内地通往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水陆要冲,又是将军衙门驻地,遂逐渐成为整个边外地区军政重镇和交通中心,成为吉林地区的军政中心。
1907年,清朝废除吉林将军置吉林行省。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得城市发展情况发生变化。尽管吉林府仍以56万人口位居各地之首,多于长春的46万与哈尔滨的30万,但增长速度明显不如长春和哈尔滨。出于经济水平与历史原因的考量,吉林省会仍旧设置于吉林府。但是长春和哈尔滨在吉林省内的重要性日趋增强。
1923年,吉林市成立了市政公所,为后来建市奠定了基础。1929年根据民国政府《市组织法》,20万人口的地方可申请建“市”,吉林城在市政公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管辖城内5个区的市政筹备处,与管理城外10个区的永吉县正式分离。吉林城的城市管理日趋现代化。
1932年3月,日本扶持清废帝溥仪建立所谓的“伪满洲国”,除旅顺和大连为日本直接管理的租借地外,剩余的东四省被划为包括吉林在内的14个省与新京(长春)和哈尔滨2个特别市。吉林省的范围被缩小,但省会依旧设在吉林市。
哈尔滨由于其中东铁路丁字路口的特别地位,已经发展为在东北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城市,因而获得了特别市的地位。长春则由于日本人较多,且开发潜力更大被更名新京特别市,成为了“伪满洲国”的首都。
因此,长春得到了飞速发展,日本向长春大量移民,并修建了完善的电力、排水和交通系统。1936年,伪满政府公布《市制》,同年4月1日,正式以伪“吉林市政筹备处”为基础建立了伪吉林市公署。市长之职正式出现在吉林市历史中。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东北光复,吉林市解放后重新组建了吉林市政府。但此时的吉林城论发展程度,已经完全不可与长春所比较。民国政府在收回东北后,对旧有“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东北合并为9个省。吉林省会仍在吉林市。
解放战争爆发后,吉林市于1948年3月解放并继续作为省会存在,而长春则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反复争夺,直到10月才完全解放,短暂直辖后归吉林省管辖。但长春在此前的发展中,已经成为远超吉林市的铁路重镇。
由于国家需要集中管理大城市,于是在建国初期便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都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当年除了长春、哈尔滨和沈阳这些城市以外,武汉、广州等省会城市也都是直辖市,全国的直辖市数量达到了14个之多。1953年长春被升为直辖市。当时吉林省的省会仍在吉林市,毕竟吉林市在各方面都十分成熟。
所以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东北进行过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吉林市一直稳坐吉林省会的位置。一转眼到了建国的初期,过多的直辖市和省份使东北显得十分“支离破碎”,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均衡发展,从1954年开始,我国对东北行政区划进行调整,7个直辖市全部降为省辖市。
在1954年的全国行政区划调整中,广州、西安、长春等城市都丧失了中央直辖市地位,关于吉林省的省会问题开始提上日程。虽然吉林市一直就是吉林省的省会,但是从交通情况、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各方面来说,吉林市都不如邻居长春市,无法起到足够的带动作用。因此,国家决定调整吉林省的省会。
1954年,吉林省会迁往与吉林市近在咫尺的长春市,因此长春成为吉林省新的省会,吉林市最终失去了省会的头衔,从而确定了现在的格局。被“降级”的长春市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而是迅速由“伪满旧都”发展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中心和电影制作基地。尽管吉林市失去了省会地位,但是吉林市的实力一直都在,直到目前,吉林市仍是吉林省境内的第二大城市,在各方面都仅次于省会长春市,城市规模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经济总量也仅次于省会长春市。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与吉林两座城市比邻而居,市区距离仅100多公里。吉林省省会城市的沿革,可以说是令人心酸的中国近代史缩影。作为全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地区,吉林市虽已不负当年光彩,但也在以雾凇等丰富旅游资源,打造一座特色的旅游城市。
三、吉林省和吉林市名称的由来
吉林市名称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古代的吉林市人口稀少,森林里到处都是野鸡,当地人就把这一带称为鸡林,后来就念成了“吉林”。第二种说法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在松花江沿岸建造了一座吉林乌拉城。吉林乌拉是满语,意思是沿川的城镇。在口语演讲和文章中,“乌拉”通常被省略,而代之以吉林。公元1685年,康熙皇帝下令“吉林通称吉林”。从此,“吉林”成为法定称谓。清朝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写下的《松花江放船歌》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诗句,使吉林市又有“北国江城”之称。
根据资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的扶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东夏国、伪满洲国等多个王朝,都曾把首都建立在吉林省。为啥呢?因为地形地貌等多种原因,东三省自成一体,吉林省恰好处于东三省的中间位置,最适合做首都了。
清朝负责管理今天沈阳以北区域的最高长官叫做宁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是个地名,满语意思是“六个”。后来俄国哥萨克骑兵崛起,经常侵扰黑龙江流域,宁古塔昂邦章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于是在康熙的时候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既然提升为将军,管辖区域也大了。特别是在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后,宁古塔一代也安宁了,于是宁古塔将军治所搬到管辖区域中心地带,便于管理。这样,就留副都统镇守宁古塔,将军搬到了今天的吉林市。当宁古塔将军把治所搬到这里后,“吉林乌拉”就成了省会城市。
到了乾隆的时候,闯关东的人多了起来,很多为生活所迫的汉族农民冲破清政府的封禁政策,流入吉林省中部一带,向北、向东、向西一带扩展。这样宁古塔将军的地位就重要起来了,且吉林乌拉这座城市也被世人叫响了,所以在1757年乾隆皇帝下指令将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省级行政区称谓。此后吉林这个名字就叫开了。新中国成立后延续旧称,设立了吉林省并延续至今。
四、关于更改吉林省或吉林市名称的设想研究
(一)关于将吉林市更名为江城市设想
“吉林”原本是满语“吉林乌拉”即“江边的城池”的转译。江城市,一个听起来很有气魄的城市名称,既凸显了沿江的地域特色,又避免了跟省名凑在一起的尴尬。而且近些年来,吉林市的城市品牌建设中,“江城”因素并不少见。
吉林市的报纸用了《江城日报》《江城晚报》,一些宣传推广语中“魅力江城”的字眼儿也屡屡出现。吉林市的城市精神被确定为“摇撸人精神”,即便不考虑满语转译的成分,用“江城”因素来解释也很贴切。
吉林市曾被叫过慎州或是涑州,也叫过永吉。但是与永吉县同名。吉林市域内有著名的松花湖和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雾凇。所以可以以松花湖命名为松花湖市或雾凇市,或是两者均有的简称凇湖市。
(二)关于吉林省更名长白省设想
假如因为“吉林”之名源于“吉林城”,所以吉林市不能更名,那么为了解决省市同名的尴尬,可以考虑将吉林省进行更名,采用吉林省最有名气的“长白山”之名更名为“长白省”。
因为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关东第一山。长白山在《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辽金已有长白山之名(后来《魏书》《新唐书》《北史》中又出现了“徒太山”“从太山”“太皇山”“太白山”等称谓)。“长白”在广义上是指长白山地区,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这二字也寓意着美满忠贞的爱情—长相守,到白头。古诗云:“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既是国家木材生产基地,又是东北平原的绿色生态屏障。长白山文化是我国东北民族文化的基源,狩猎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
长白山下有一处山口,路边一棵参天大树的树干上镌刻着醒目的两行大字:抗日联军从此过,子子孙孙不断头。在幅员辽阔的长白山脉中,峥嵘岁月里,又有多少抗联战士,在一座座地标上,用鲜血与生命铸就长白山的民族之魂,向后世子孙宣扬着中华民族的气节。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面对苍茫长白山曾说的那样:“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长白山之美一言难尽、一笔难描,它头顶着蓝天白云,身披风雪云雾,多姿多彩的景观犹如仙境。这座我国东北辽阔沃土上的山脉,养育着我们祖辈,也支撑着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走进长白山,就像翻开了一本厚重的书,可以从中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为想象插上翅膀。
清代统治者视长白山为满族肇兴之地,创造了一个神话故事,即“三仙女浴躬圆池”。清代把长白山奉为神,“长白山之神”已成为皇权与神权高度统一的象征。
按《长白山志》的观点,长白山有广义、一般意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长白山指整个长白山系,是中国东北和朝鲜山地的总称,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一般意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系的的主脉——长白山脉,包括长白山区的中山、低山、丘陵、熔岩高原、台第等,南北长约310千米,东西宽约200千米,总面积近7万平方千米。狭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主峰,即海拔1800米以上的巨型火山锥体。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假如吉林市不能更名,而必须要将吉林省更名时,最合适的省名就应该是“长白省”。因为只有长白山才能代表整个吉林省,才能赋予这个英雄之省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最崇高的精神气质。